舜豐生物獲得全國首個基因編輯安全證書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摘得。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基因編輯技術是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項革命性突破,在加速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培育中顯現出巨大作用,已在許多國家得到應用,我國也較早布局了關于該技術的研究。而在產業化方面,舜豐生物無疑走在了最前面。
作為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運營主體,舜豐生物自2018年5月落地濟南以來,在濟南市科技局、濟南市財政局、濟南高新區的全力支持下,已經形成了以CRISPRCasSF01和CRISPRCasSF02為代表的舜豐“基因剪刀家族”,并實現了我國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的首次出口。
“我們目標是打造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鏈主’企業,從種業源頭布局,推動研產銷高度一體化發展,實現種源可追溯、更安全營養。”舜豐生物總經理張輝說,安全證書的獲得為舜豐生物注入一針強心劑,他們將加快基因編輯育種產業化推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舜豐力量。
張輝介紹,高油酸大豆是此次獲得安全證書的基因編輯產品。采用高油酸油加工的食品能有效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起到降低膽固醇、降低血脂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良,舜豐生物將普通大豆的油酸含量提升至80%以上,提高了3倍。
截至目前,舜豐生物圍繞基因編輯技術系統性布局了四大產品研發管線,高產的水稻、小麥、玉米,抗除草劑的水稻、大豆,適合工業加工的高直/支鏈淀粉玉米、水稻,高GABA番茄、高維生素C生菜等營養健康新品種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近日,農業農村部還發布了《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進一步明確基因編輯植物的分類標準和評審內容,增強了《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安全評價指南(試行)》的可操作性。
“目前許多國家對于沒有外源基因的編輯作物不是按照轉基因作物管理,而是按照傳統作物來對待,因為基因編輯的原理跟傳統的誘變育種是一樣的,和誘變作物相比,基因編輯產品并沒有增加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遺傳學家劉耀光表示,《細則》的發布和第一個安全證書的發放讓大家看到了基因編輯作物產業化的希望。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健 通訊員 魏霄楠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