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 奮力爭先 全力增創泰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市委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開創泰安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充分發揮“龍頭”示范作用,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走在前。即日起開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談‘高質量發展’”專欄,陸續刊發署名文章,進一步引領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真正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登高望遠、奮力爭先,為全力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泰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登高望遠 奮力爭先
全力增創泰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蘭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四個必須”的明確要求,系統闡明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戰略基點、必然要求、最終目的,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必須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抓住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強力推進“六項重點任務”,登高望遠、奮力爭先,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前、開新局。
一、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根基是產業,重中之重是產業體系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對我國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作出了部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又專門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省委林武書記到山東后召開的第一個全省性會議,主題就是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我市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工作的總引擎、總抓手,工業經濟全面起勢、提質增效。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增幅居全省第3位;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4%,增幅居全省第2位;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40%,增幅居全省第1位。這也更加印證了我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的路徑是完全正確的,必須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推進下去。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繼續堅定不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將新型工業化作為重中之首,在企業培育、科技賦能、項目建設、園區發展、資源統籌等方面協同發力,聚力實施“培基”“固本”“強鏈”“育群”四大工程,系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力爭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新一輪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和引領區。
二、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我省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建設先行區的過程,既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近年來,我市圍繞保護好泰安的生態環境優勢、推動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做了大量探索實踐。比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績效目標值圓滿完成,黃河下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全面落實“雙碳”目標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等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構建以抽水蓄能、鹽穴儲能儲氣為支撐,電化學儲能、制氫儲能、儲熱儲冷為輔助的儲能體系,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邁出堅實步伐。2022年,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15.92萬千瓦,同比增長10.75%,占電力裝機的比重達到52.07%,高于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全面把握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疊加機遇,在繼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各項工作基礎上,瞄準新能源發電、儲能系統研發生產、新能源服務與應用“三位一體”主攻方向,持續優化新能源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努力打造“零碳泰安”示范區。
三、強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創新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作出的“三個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中就專門提到“努力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這都為我們做好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遵循。近年來,我市錨定“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總目標,在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平臺能級提升、科技企業梯次培育等方面聚力攻堅,創新發展的新優勢正在加速形成。2022年,全市研發投入占比達到2.42%,連續8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0.78%;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4家,山東省科技領軍企業達到7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8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全市重點產業鏈,組織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和“十大成果轉化項目”,促進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落地。組織“百名專家泰安行·百家企業進院所”行動,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布局、支持一批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向高端邁進。健全完善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機制,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四、聚力擴內需穩增長促消費,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擴內需促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都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今年重點工作的首位,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擴大內需上加力提效;深入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戰略部署,縱深推進‘十大擴需求’行動”。這些部署和要求體現了中央和省委對擴內需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做好穩經濟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疫情防控轉段后,我市緊盯擴內需、穩增長各項要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完善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先后制定出臺了《促進居民消費政策措施》《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復蘇回暖十條措施》等文件,內需消費持續恢復。今年1至2月份,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8.2%;泰山累計接待進山人數110.63萬人、同比增長270.4%,比2019年同期增長168.67%。其中,春節假日期間,接待進山游客30.25萬人、同比增長191.06%,創近10年黃金周最高紀錄。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全面激發內需市場潛力,深入開展好“項目策劃大比拼”活動,扎實推進709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實現更多實物工作量。瞄準科技、物流、金融、商務、數字等現代服務業產業,加快構建“1141”產業新體系,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全國影響力的骨干企業、兩業融合試點企業和試點園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泰安服務”品牌。組織好“惠享泰安消費年”、第七屆文旅惠民消費季等活動,積極打造商旅文體、吃住行娛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場景,促進文旅、餐飲、房地產等市場消費升溫回暖。
五、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城鄉共譜“協奏曲”,才能讓高質量發展底盤更加協調、更加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將“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作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進行全面部署,充分體現出做好“三農”工作的意義重大。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這個“頭等大事”,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持續增強供給保障能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組鏈條、強龍頭、樹品牌,培植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現代食品產業,加快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持續放大生態質量品牌效應。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