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疆 | 留一支帶不走的活力隊伍——泰安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走筆之一
編者按:
泰山天山根連根,泰岳人民心連心。2019年12月,泰安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帶著國家的囑托和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誼,接過援疆“接力棒”,跨越4500公里,扎根我市對口援建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岳普湖縣。
時光不語,歲月成詩。三年多時間里,全體泰安援疆干部人才秉承“真抓實干、馬上就辦、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與日月相伴,與風沙共舞,“春風”工程、魯禮慶婚、燎原計劃、泰岳連心、泰岳彩虹、泰山學堂、岳好辦等泰安援疆品牌落地生花結果。他們將智慧和汗水奉獻祖國邊疆,在蒼茫大漠注入致富源,讓南疆戈壁開出幸福花,踐行了“舍家報國、忠誠擔當、團結奉獻、創新奮進”的援疆精神。
山河同壯麗,景象萬千春。3月4日至12日,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去往岳普湖縣,深入工廠企業、校園醫院、景區小鎮、鄉村農戶,感受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的氛圍,聆聽來自岳普湖縣的春之聲。
?
留一支帶不走的活力隊伍
——泰安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走筆之一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 花白的鹽堿地,這是經高速一入岳普湖縣便映入眼簾的景象,形象詮釋了岳普湖縣“白色帳篷”的本意。
岳普湖縣地處喀什噶爾平原東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蓋孜河的最下游,地勢四周稍高中間平坦,宛如一口平底鍋,風城沙丘、雅丹地貌等地形地貌特征明顯。與風沙、鹽堿搶資源,向沙漠、戈壁要效益,是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后的“必修課”。
人才是第一資源。結合岳普湖縣實際情況,泰安援疆指揮部堅持“岳普湖所需”與“泰安所能”緊密結合,由“來什么干什么”向“缺什么補什么”轉變,按需“立體組團”選人才,“輸血”與“造血”并舉,全面提升岳普湖縣鄉鎮管理、教育、醫療等水平,傾情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微組團”下沉至鄉鎮 “小切口”促鄉村生巨變
從第十批援疆開始,作為試點單位,泰安援疆指揮部首次從后方選派10名具有基層一線工作經驗的鄉鎮干部,以“微組團”方式,下沉至5個鄉鎮。升級村容村貌、盤活閑置棚圈、招引合作項目、護好“一老一小”,三年多來,10名鄉鎮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為當地群眾做了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提升群眾幸福感。
一腳下去地上的沙土沒過了鞋,是三年前岳普湖鄉的真實寫照。岳普湖鄉是整鄉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鄉,承擔整鄉推進試點任務。入疆后,泰安援疆干部、岳普湖鄉黨委副書記馮濤和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冉祥燕便騎上電動車帶上水杯,開始下村。不到兩個月,兩人摸清了9個村的全部情況,與專業人員一起商討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整體規劃,盯靠在施工現場。作為全疆最大的無花果標準化種植基地,3月中旬,300萬株頭茬無花果苗正在“岳普湖縣育苗中心”被精心呵護著;喀拉玉吉買村村民古麗蘇木一家告別了土塊房,更換了新家具,家門口掛上了“衛生流動紅旗”;鄉村路面整體硬化,自動凈水機旁,村民刷卡就能取到凈化過的飲用水。三年后的岳普湖鄉面貌煥然一新,成功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無花果特色小鎮,喀拉玉吉買村還入選了首批自治區級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
“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在鐵熱木鎮瑪什英恩孜村4組村民吾布力·依明家門口的墻上,有這樣一段風趣的話。吾布力·依明一家從事水果銷售,嶄新的院落、穩定的客源、增長的收入,得益于“特色小鎮”鐵熱木公主巴扎(巴扎,維吾爾族詞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的建成。兩名泰安援疆干部,鐵熱木鎮黨委副書記趙愛軍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鞏樹君把它當做孩子一樣珍惜,從低于地面3米處到拔地而起的網紅打卡地,點滴放在心上,讓注入的援疆資金再生經濟效益,瑪什英恩孜村因此被評為了“全國美麗休閑鄉村檢測合格單位”。
泰安援疆干部蘇會建和張清華分別擔任岳普湖鎮黨委副書記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發展葡萄文化是兩人的共識。在艾吾再力庫木村,“葡萄園”項目一期已完工,160畝葡萄園的葡萄架搭建已經完成,580米長的長廊也已基本完工,有近80個葡萄種植戶加入葡萄園項目中。2020年,幸福路社區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這是岳普湖縣歷史上第一次獲得這項榮譽。
在也克先拜巴扎鎮輝煌5村的溫室大棚內,泰安援疆干部、鎮黨委副書記亓玉才正仔細觀察辣椒苗的長勢,隨后又去往79歲的老黨員托合提·艾麥爾家,看看老兩口最近的情況。庭院整潔,生活安穩,托合提·艾麥爾高興地拿出他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說:“泰安援疆,亞克西(亞克西:維吾爾族詞語,意思為‘好’‘優秀’‘棒’)。”與此同時,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吳濤也忙著查看村里清潔用品農民合作社泰潔優坊的運營情況,熟練工一天可制作140個左右拖把,按件計算結算工資,每天能收入140元,有12名女工長期在這里工作。
阿其克鄉意為“苦辣”之鄉,當地鹽堿化嚴重,有大片戈壁,泰安援疆干部、阿其克鄉黨委副書記周峰和鄉黨委委員、副鄉長牛偉,盤活了這里閑置的412個蔬菜大棚,建起了鄉幸福大院。一棚棚牛至、白菜、西紅柿、小蔥等或已播種或泛著綠意,收獲后的蔬菜銷往烏魯木齊、喀什等疆內城市,牛至、歐芹等蔬菜經過加工端上歐美國家的餐桌。有10個棚為我國耐鹽堿水稻即“海水稻”育苗,2018年,海水稻在岳普湖縣惡劣的環境中試種,根據最新數據,試種后的土壤鹽堿度從17‰降到了2‰。2020年7月,投資500萬元的阿其克鄉幸福大院啟用,40多位五保戶老人在這里得到集中供養,6對老人在幸福大院喜結連理。
“燎原計劃”走出家門 “土秀才”成了“明白人”
走出去開闊視野,請進來傳經送寶,最終目的是為岳普湖縣培養源源不斷的管理人才。泰安援疆指揮部打好外出交流、招才引智、內部培訓“組合拳”,不斷推動受援地干部人才交流培訓,提升干部人才整體素質和能力,推動“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
?
岳普湖縣地處祖國最西部的邊疆地區,過去縣鄉村干部長期忙于事務性工作,與疆外交流不多,思路視野不夠開闊。2021年2月份,色也克鄉8村村委會主任阿爾普·薩吾到泰安參加鄉村振興培訓,這是他第一次外出參訓。從山東返回后,阿爾普·薩吾激動地說:“這次到泰安學習,我很受震撼和啟發,為我們打開了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這是泰安援疆指揮部“燎原計劃”組織的第一次外出培訓工作。8個月后,時任也克先拜巴扎鎮蘇烏特村1村村支部書記的阿米娜·艾買提,也通過“燎原計劃”去往濟南、泰安、曲阜等地學習鄉村振興方面的知識。在泰山啤酒工業園,阿米娜·艾買提參觀了啤酒生產流程,了解園區運營模式,學習企業發展規劃。回來后,兒童游樂場、魚塘、養鴿廠、生態園等相繼建了起來,在2022年6月份啟用,半年時間里,村集體年收入增加了約10萬元。
今年3月18日至27日,岳普湖縣2023年燎原計劃第一期培訓班舉行。41名學員參觀泰安黨支部工作指導中心、聆聽鄉村振興主題講座、參觀泰安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成果、參加泰山“挑山工”黨性教育體驗,大家深入鄉村、醫院、企業等,零距離感受鄉村振興活力,相互交流鄉村發展良策。
泰安援疆通過黨校、農牧民夜校、冬季大培訓、科技服務隊等平臺和資源,培訓當地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過遴選,100名當地縣直相關單位、農業科技公司以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土專家”“土秀才”包聯93個村,每個村至少有一名農業科技人才包聯,通過推廣無花果育苗栽移、有機紅棗種植、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等農業新技術,讓農業技術人員在生產一線得到時間鍛煉,增長才干。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472人,培養農、林、牧等種植大戶1379戶,農民生產技能不斷提升,基本實現了一家一個技術“明白人”的目標。
“彩虹”飛架東西 “云聯”串聯泰岳
“新疆岳普湖縣的同學們,你們好!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位于山東泰安的大汶口博物館,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起了解大汶口文化。”3月7日15時30分,第八場“直播泰山·云聯課堂”活動準時開始,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由泰安的講解員、導游員帶著岳普湖縣第四中學的學生們“云游”大汶口博物館、山西會館、明石橋等并互動。“非遺傳承人為我們介紹制作陶器的方法,我很感興趣,有機會的話,我想去泰安看一看,自己動手做一做。”看完直播,七年級學生穆娜宛爾古麗·多力坤開心地說道。泰安援疆干部、岳普湖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云介紹,“直播泰山”直達課堂,讓岳普湖縣的師生更形象、直觀地感受到了泰山的雄偉壯觀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師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提升了師生的文化素養。
這是泰安援疆指揮部打造的“泰岳彩虹”教育醫療云聯工程的一次日常連線。“泰岳彩虹”一端連著泰安,一端連著岳普湖,先后投入300余萬元援疆資金用于升級線上交流平臺,450余萬元用于開通“智慧課堂”,打通了前方與后方、縣鄉村溝通交流渠道,架起了泰岳兩地交流交往的時空隧道。
除了開展網上教學,“泰岳彩虹”還能實現遠程會診、遠程培訓,為當地醫療隊伍帶來先進、專業的醫學知識。3月10日下午,圍繞“新形勢下醫院感染防控與管理”這一主題,岳普湖縣人民醫院與泰安市中心醫院通過“泰岳彩虹”項目開展遠程培訓。泰安市中心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盧愛霞從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知識、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管理及醫療廢物泄漏后的處置等方面作講座,協助受援地醫院做好院內感染防控。
“泰岳彩虹”云聯工程覆蓋了岳普湖縣全縣教育、衛生系統,通過網絡直播、網上連線的方式,兩地資源實現無縫對接,專業人員得以順暢交流,也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三年多來,76所學校建成“泰岳彩虹”云端講堂,開通880個“智慧課堂”,開展教學講座158次,上公開課、示范課192節;開展遠程疑難病例會診550余例,遠程心電圖診斷8000余例,培訓醫務人員5000余人次。“泰岳彩虹”云聯工程成了邊疆群眾的“健康橋”“連心橋”,逐步成為一座培訓之橋、研討之橋、友誼之橋、文化之橋。
“師徒結對”共進步 “青藍同輝”耀邊疆
2023年2月10日,農歷正月二十,春節氣氛尚濃,然而岳普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里卻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一名足月臀位孕婦急需剖宮手術!這是一名初產婦,到醫院時宮口已經開了3厘米,醫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泰安援疆醫生、岳普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孫姍姍主刀,帶著她“青藍同輝”師徒結對工程的徒弟切曼古麗·圖遜一起完成了這臺手術,大人和孩子都平平安安。這臺手術,是切曼古麗·圖遜實施的首例子宮縫合手術。“手術期間,孫老師一邊看我操作一邊指導,縫合很順利。”切曼古麗·圖遜說。“鄰縣的孕產婦也過來檢查或生產,說我們技術好、服務好。”岳普湖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李衛霞表示,泰安援疆醫生克服了生活、氣候等方面的不適,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通過傳幫帶教,讓醫院的診療水平突飛猛進。“現在我們岳普湖縣的老百姓不出門就能享受到內地三甲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很多病人不再需要上級轉院治療,90%以上患者都可在這里得到最佳醫治。”李衛霞說。
2021年大學畢業后,25歲的熱伊萊·斯瑪伊就回到家鄉,成為岳普湖縣第二中學的一名歷史教師。在“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轉換過程中,泰安援疆教師趙偉給了她很大幫助,兩人因“青藍同輝”工程教研組內師徒結對結緣。“趙老師講課邏輯清晰、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熱伊萊·斯瑪伊說,“趙老師經常聽我的課,聽完后仔細點評幫我調整,在教研活動中也常常給我指導。”令熱伊萊·斯瑪伊印象最深的,是趙偉對高一下學期歷史課程第6講《全球航路的開辟》一課的講解。“趙老師結合史料、材料,清清楚楚地給學生們講解了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熱伊萊·斯瑪伊說,“我們使用的是統編教材,雖然趙老師已經結束援疆工作返回泰安,但平時我有問題還會向趙老師請教。”
“師傅,請喝茶!”接過徒弟遞過來的茶水,5名泰安援疆教師輕品香茗。3月4日,在岳普湖縣第二中學第六屆“青藍同輝”師徒結對大會上,智力援疆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批援疆老師手中。
三年多來,泰安市共選派各類干部人才367人次,實施人才合作項目52個,組建各類干部人才組團22個,帶動培養培訓當地各類干部人才1.35萬余人次,是我市援疆歷批次選派人數最多、涵蓋領域最全、覆蓋面最廣的一批。
贈人玫瑰,授之以漁。泰安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帶著一腔熱血入疆,把理念、方法、成果、經驗留在南疆,實現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的錚錚諾言。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振男攝影: 蔣亮亮 視頻 姜雁龍 曹一秀 通訊員: 李磊 馮濤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