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談丨新一年,這個“關鍵一招”要用好
□周學澤
兔年新春,萬象更新。
這幾天,被稱作“四不像”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兩顆衛星。
這是山東產業研究院聯合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開展的碳衛星星座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一步,該項目計劃2025年完成一期10顆碳衛星組網,具備對全球10000個重點目標進行高精度碳排放監測。
高新技術產業必須扎根在大地上,需要有與之融合相宜的體制機制,成立三年有余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正是擔負這樣的使命。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是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的一條“鯰魚”,致力于打造帶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范樣板。2022年,山東產研院新建各類研究機構14家,組織實施各類創新項目23個,新增企業80家,集聚創新創業團隊31個、創新創業人才787人,院生態企業實現營收266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衍生孵化企業收入突破50億元,逆勢增長170%,充分體現了創新對產業變革與突破發展的引領作用。
新擔當、新作為,必須大膽改革創新,堅決破除一切體制機制障礙。無論什么時候,改革創新都是激活動力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山東取得一系列重大經濟成就,靠的是改革創新。農村改革率先突破,壽光經驗、濰坊經驗,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經驗模式;在工業改革方面,山東不斷推出領先的改革舉措,諸城以股份合作制形式開創中小企業改革的先河。
過去5年,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離不開改革創新。從2018年以來,聚焦“十強”產業,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和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構建以區域為橫軸、政策為縱軸、項目為斜線的“兩軸一線”推進模式,形成“全省一張圖、一個項目一張表”的工作格局,實現重點項目坐標管理和掛圖推進。創新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省級累計統籌土地指標30萬畝,累計收儲交易煤炭指標2695萬噸、能耗指標217.1萬噸,有力保障了省級重大項目落地。
改革創新只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山東2023年和今后五年發展藍圖已經繪就,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先行區建設等重大任務,都需要革舊鼎新、推陳出新。
改革創新必須“大膽”奔著問題去。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就當前來說,受疫情等多重因素沖擊,消費信心不足,國內消費市場持續承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扛牢責任,推進經濟量質齊升”放在今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的首位,提出著力釋放有效需求潛力,在擴大內需上加力提效,正是奔著問題去。
改革創新,要刀刃向內、換位思考解決問題。刀刃向內和換位思考,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簡政下放權力是觸動利益的事,而只有要考慮自我得失才能真正換位思考,才能公正監管、高效服務,最終達到降低市場行政成本,促進市場活力和創新的目的。
改革創新,需要更寬闊的視野。順暢的國內循環需要加強國際分工和合作,擴大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山東是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具有獨特的海陸資源優勢,省情決定了必須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因此,要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建設,做強做大開放合作平臺,推進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改革創新,最終是創造更加完善的營商環境。近幾年山東營商環境變化明顯,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國工商聯發布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山東營商環境連續三年進全國前10。2022年,山東省研究制定了《營商環境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聚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投資貿易便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19個領域推出了166項改革舉措。
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落實好新下放的135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強化政策集成供給,用足用好國家政策紅利,分批推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包。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儒商精神,深化優秀企業家宣傳表彰活動,培訓企業家1萬人以上。繼續辦好中國企業論壇。各級領導干部要為市場主體解難題、辦實事,推動形成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需要進一步體制機制改革來保障。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據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山東將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完善中小微企業紓困機制。提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力爭新增上市公司30家左右。將實施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行動,出臺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實施意見,設立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力爭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200家、“小燈塔”企業100家以上。
從這幾年身邊的一些變化,能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改善。在泰安、德州等許多地市,都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1個環節、0成本、1天辦結。很多地市主動求變,像濟南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單,企業無需主動申請,20項政策資金“送上門”。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改革創新始終是激活動力的關鍵一招。新的一年,山東將以持續的改革開放,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營造“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和辦事情“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確保營商環境整體水平持續走在全國前列,讓發展環境越來越好。
記者:周學澤
策劃:婁和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