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千鈞惟擔當——泰安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冬日的陽光沖破云霧灑向大地,迎來又一個嶄新的明天。此刻,位于泰山玉皇頂南盤道東側巖石上的“擎天捧日”石刻,熠熠生輝,發人深省。泰山以“擎天捧日”的雄姿,將向上向新的文化基因,深深镕鑄在古老的泰汶大地上,引領人們踔厲奮發、與時偕行。
2022年,泰安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緊扣省委“十大創新”任務要求,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全省首創以“敢為人先,當仁不讓”為核心精神的“敢當”改革品牌。這是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石敢當”習俗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彰顯了泰安獨有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又賦予“石敢當”勇于改革創新的時代內涵,極大地推動了各項改革任務串點成線、厚積成勢、縱深推進,引領泰安全面深化改革事業行穩致遠、漸入佳境。
↑新泰市魯中環保智能涂裝中心年涂裝80萬臺(套)配件項目。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司剛攝
以“敢當”之責促改革——
鑄造勇于擔當的“鐵肩膀”
革故鼎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一路向前的文化基因;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一年來,市委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觀大局、察大勢、謀大事,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面對新矛盾新挑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以開戰即決戰、起跑即沖刺的決心,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以身作則,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主持召開含改革議題的市委常委會15次,審議通過改革文件33個;建立改革工作“第一議題”制度,第一時間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第一時間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深改委會議精神,及時研究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并出臺推進舉措和配套文件;實行市級領導領銜推進改革制度,遴選25項重點任務由市級領導領銜推進,印發《中共泰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2年工作要點》,確定103項重點改革任務;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設立“泰安工作創新獎”,對重點改革任務實行插旗考核,完成一項插旗銷號一項,在全市營造勇于改革創新的濃厚氛圍。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9月9日,泰安市舉行“敢當”改革品牌發布會,從“泰山石敢當”文化中汲取靈感,找準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結合點,提煉出“敢當”改革品牌,作為泰安強力抓改革、促改革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舉措。
“把‘敢當’作為泰安改革品牌,既凸顯出泰安獨有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也有利于借助‘敢當’的傳統意蘊賦予改革以新的時代內涵;既是我們踐行總書記‘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三個走在前’殷殷囑托的生動實踐,也是落實省委‘十大創新’行動計劃的具體舉措。”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張成杰在發布會上表示。
“‘敢’就是敢為人先,在謀劃改革發展上,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和魄力;‘當’就是當仁不讓,在推動改革發展上,有‘當仁自古有不讓’的辦法和本領。”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洪濤在“敢當”泰安改革品牌發布會上的發布辭鏗鏘有力、振奮人心。
用足用好“改革”這把金鑰匙,擦亮“敢當”這塊金招牌。圍繞打造“敢當”改革品牌,泰安市建立“敢當”品牌三個庫,即品牌項目庫、案例庫、亮點庫,通過廣泛征集、實地調研和綜合評估,圍繞省委“十大創新”行動計劃,確定了50項“敢當”改革品牌事項,選擇一批具有泰安特色、有開創性的進行重點打造,努力創出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先進經驗;制定三個系列推廣計劃,即實施一系列冠名行動、召開一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辦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開設“敢當”專欄,持續展現改革品牌事項進展情況及成效,并利用《改革參閱件》、“泰安改革”微信公眾號,以及市級以上主流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在全市營造“敢當”改革濃厚氛圍;健全三個推進機制,即領導機制、考核機制和督導機制,不斷凝聚改革合力,系統推進“敢當”改革品牌各項工作,努力將“敢當”改革品牌打造成為泰安推動改革創新的“金字招牌”,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澎湃動能。
“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敢當”改革品牌一經推出,便在全市上下引起了熱烈反響,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疫情期間,市委號召社會各界“以‘敢當’精神勇于斗爭戰勝疫情”“以‘敢當’精神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寧陽縣開設了“‘一把手’談敢當·促改革”欄目;金融監管局奮力爭當“敢當”金融人;市委黨史研究院打造了“史敢當”黨建品牌……11月10日,市委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征求了民主黨派對“敢當”改革品牌意見建議,進一步凝聚起“敢當”共識,匯聚起改革創新力量。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泰汶大地凝聚起磅礴力量,展現“泰安擔當”,貢獻“泰安力量”。
以“敢當”之舉增活力——
激蕩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回望過去一年,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成為泰安頂流熱詞——
7月20日,全國唯一圖書類版權交易中心泰山國家圖書版權交易中心隆重揭牌。作為全國首家新聞出版小鎮,泰山新聞出版小鎮把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機,立足泰安實際,整合產業資源,集聚了60余家新聞出版行業龍頭、領軍企業入駐,全力構建龍頭引領、鏈條延伸、集群共進的新聞出版產業“雁陣”。
煅燒、酸化、冷卻、凈化……走進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和年產1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線正轟鳴運轉,年產3萬噸的碳酸鋰項目正加快推進。今年,泰安市正積極搶抓產業發展風口,重點依托瑞福鋰業打造“鋰精礦加工—鋰電池原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鋰電池制造—鋰電池梯級利用”產業鏈條,招引新建了寧夏漢堯鋰電正極材料、宏勻1.5萬噸富鋰材料、君樂益鋰電正極材料再制造、瑞賽昊鋰電新材料動力源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帶動新能源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力爭打造全國知名的“泰山鋰谷”。
這一個個活力迸涌的大項目,既是泰安市加快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生動縮影,也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注腳。
全面深化改革,總是向最難處攻堅、向最關鍵處挺進——
泰安的短板在工業,潛力也在工業。2022年,市委、市政府科學研判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統籌全局、科學謀劃,把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作為重中之首,把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作為解決全市工業不強、產業層次不高、結構不完善問題的關鍵舉措,作為泰安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出路。2022年伊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叫響全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口號;2月18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發展之本、強市之基、富民之要的主攻方向;3月9日,全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動員大會向各級各部門發出了立爭先之志、興實干之風、舉萬眾之力的動員令,正式拉開了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大幕。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區域產業鏈進行補鏈、延鏈、強鏈,通過“鏈長制”引導產業鏈做大做強和轉型升級,確定了“441X”現代產業體系和13條重點產業鏈的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新布局,以產業鏈思維編制總體發展規劃和13個產業鏈行動計劃、重點企業發展規劃,選擇先發優勢強、科技含量高、發展基礎好的產業鏈賽道,推動形成了“1+N”規劃體系,全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鏈式布局。
創新環境要素保障措施,統籌解決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難題;積極實踐“財政+基金”模式,以基金撬動資本、以資本引入產業,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創新實施“五色管理法”,科學直觀展現建設用地狀況,精準服務項目用地選址……泰安市搭建起了鏈式政策新體系,按照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制定出“一攬子”普惠政策包和若干靶向政策的“1+N”政策新體系,以嚴密政策保障工作落實。尤其是對覆蓋范圍廣、投資規模大、引領作用強的特色產業項目、園區、企業、平臺建設,泰安市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一園一策”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加快推動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
一直以來,上市難題橫亙在泰安諸多企業面前。清底、建庫、培育、激勵,泰安市厘清工作思路,深入種子企業調研,千方百計協調解難,推動新巨豐2022年9月在創業板上市,打破了泰安12年沒有A股新上市公司的局面。泰安還大力推進梯次培育計劃,目前泰安2家企業報北交所審核,6家企業報山東證監局輔導,1家企業掛牌“新三板”,75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兌現上市獎勵資金6500萬元。今年以來,泰安強化政策激勵,化解金融風險,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加速企業上市進程,多項考核指標列全省第1位,實現金融為經濟強力“輸血”。全市直接融資167.51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企業上市融資11.7億元,同比增長3668%;383個信貸產品支持普惠小微市場主體5.3萬戶,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新增貸款約50億元……
文化旅游是泰安的一張名片。如何讓“詩與遠方”攜手前行?今年,泰安市專門成立泰山文化傳承創新與高質量發展推進委員會、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泰山文化研究院和研究會,制定《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2022—2025年)》《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行動計劃》,彰顯深厚文化底蘊,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將“泰山論壇”打造成國際、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社會科學品牌,舉辦“泰山論壇·深入學習貫徹‘兩個確立’理論研討會”;積極創建泰山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被列入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全市首屆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召開;泰山景區居中國旅游景區歡樂指數百強榜第四位,在自然景觀類排名中位居榜首。
黃河寧,天下平。泰安市堅決扛牢重大政治責任,研究制定推動黃河戰略“十四五”實施方案、年度工作要點等配套性文件,印發全市黃河流域水利專項規劃等指導性文件,為落實黃河戰略劃定了施工圖、時間表。東平縣精心呵護“一湖清水”,系統整治湖域生態,鏈條構建產業體系,創新理順管理機制,“臟亂差”的東平湖蝶變為“美綠藍”的生態高地,“窮弱散”的灘庫區發生了“富集強”的歷史變革,生動踐行了“兩山論”,為河湖環境治理提供了生動的樣板示范。此外,全國首家省級水資源計量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在泰安建成,全域納入省級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我市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提升泰安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平,實現了新突破。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泰安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從打通“數據壁壘”入手,印發《泰安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出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經營性用地儲備出讓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土地供應的實施意見》,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泰安高新區立足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深入推進校、地、企深度合作,打造了“校地企戰略聯盟”服務品牌,著力解決企業人才引進、技術攻關、產業升級等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工業經濟發展質效。新組建的市屬四大集團聚焦省“十強”產業、我市新型工業化“441X”產業體系,在盤活資產、融通資金、謀劃項目、對外合作上邁出堅實步伐,進一步打響了“樹國企形象、創國資速度”改革品牌。
巢正風暖,鳳凰來棲。越來越多的企業像候鳥一樣,被泰安這座水草豐茂、宜居宜業之城所吸引,紛至沓來。截至11月,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57.9萬戶,同比增長7.05%。
全力抓好“鄉村振興”改革攻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2022年,泰安市采取多種手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實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同時,泰安市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全省首創“減壟增地”經驗做法,推廣良種良法,發展數字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向科學化、精準化、數字化轉型。岱岳區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新泰市羊流鎮、東平縣老湖鎮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岱岳區九女峰被評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中國文旅融合示范獎。
此外,泰安市還積極推進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打造了具有泰安特色、影響力強的青年工作品牌,進一步凝聚青年活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青春力量;穩步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創新機制、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形成了“黨政支持、科協搭臺、學會助力、企業受益、產業提升”的良好創新生態,為泰安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以“敢當”之心惠民生——
讓改革成果溫暖萬家燈火
舟楫相協,得水而行。改革,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一年來,一項項改革成果,強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市民在新啟用的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司剛攝
“僅憑一張身份證,按照提示信息,無需人工審核,就能在這自助辦理營業執照,用了不到十分鐘。真是太快捷、太智能、太贊了。”近日,前來泰安“市民之家”網辦服務大廳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高女士高興地說。
這樣的便利,得益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全程電子化辦理為基礎,以智能化、便利化審批為目標,著力解決市場主體面臨的難點、堵點、痛點,增強審批服務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改革有力度,服務有溫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泰安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改革的價值取向,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全力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深化改革。泰安市加快推進提高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推進金融助企惠民等10件民生實事。新改擴建3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部開工,8所主體已完成。建成社區老年“幸福食堂”152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0處、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44處。推進不動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新辦不動產權證1.5萬余個。落實社會保險助企紓困政策,助力企業穩定就業崗位24.7萬個。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支撐根治欠薪試點相關做法被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簡報刊發,泰山區縣域養老共同體城鄉融合發展的做法被列為全國典型。
——圍繞優化公共服務深化改革。2022年,泰安“市民之家”暨泰安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啟用,進廳部門52個,進廳事項1682項,實現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分級辦學體制,優化城區學校布局,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健康泰安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醫保DIP中期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出臺全國首個《法治工作隊伍建設規范》地方標準,打造“法治泰山·國泰民安”法治品牌。
——圍繞城市更新深化改革。泰安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推進城市美化、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制定出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泰安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新建續建總投資34.6億元的環山路東延二期、明堂路北段等道路建設工程。統籌完善泰城“一張網”,加快西部熱源項目建設,持續推進萊熱入泰項目前期工作。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水發集團、東華軟件等區域總部落戶泰安。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越是需要進一步激發基層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泰安市始終把鼓勵基層改革創新、大膽探索作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探索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基層改革經驗。今年,新泰市通過積極探索“無證明城市”建設,全面推進“無證明”審批、“免證辦”服務,推動從“減證便民”到“無證利民”轉變,走出了“無證明之省”建設的縣域實踐。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泰安市讓每一個改革事項都能順應民意、貼近民生,使改革創新如和風細雨般深入人心,持續釋放改革惠民紅利,讓改革的春風吹遍千山萬水,溫暖千家萬戶。
以“敢當”之策聚合力——
黨建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新型工業化成效卓著、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民生事業扎實推進、文旅融合縱深發展、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黨的領導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一年來,泰安市黨建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實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舉措,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政治生態分析評估指標體系。泰安市樹立憑德才選干部、憑實績用干部的鮮明導向,進一步提高干部考察識別和選拔任用的科學性、準確性,研究制定《泰安市政治生態分析評估辦法(試行)》,建立“5+X+1”指標體系,出臺《泰安市不擔當不作為干部待崗管理辦法(試行)》,制定《泰安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調配工作規定》,加大選人用人競爭擇優力度,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創新推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泰安市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部署開展機關作風集中整頓,大力倡樹嚴肅嚴格、求真較真、細致細究、務實扎實、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風,出臺《泰安市不擔當不作為干部待崗管理辦法(試行)》,開展“工作創新獎”評選,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體系,開展“百名科長大家評”,創新督查問效機制,發揮考核激勵作用,推動全市黨員干部見賢思齊、比學趕超。
——創新打造“登高望遠、才入泰安”人才品牌。泰安市圍繞服務全市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項目,扎實做好人才引育工作,編制“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印發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服務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全力支持國家先進印染技術領域人才特區建設,深入實施“人才飛地”;強化人才引育創新,深化“雙‘十百千’”英才匯聚行動,推行“揭榜掛帥”引才機制;建成市人才金政服務平臺,建立“一人一冊”全程跟蹤、精準服務機制;打造了全國首個產業鏈上的工匠學院——泰山數字經濟工匠學院,以更全面、更多元、更高端的智能服務平臺,為產業鏈發展、全市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泰安市不斷創新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今年,我市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物業管理為切入點,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大力推進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實行紅色物業紅色網格一體運行,以物業“小支點”撬動治理“大格局”,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高;深化“百企聯百村”行動,舉辦全國學會科技賦能泰安鄉村振興高端論壇;圍繞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出臺《關于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意見》;高標準建設鄉村振興學院、城市黨建學院和黨支部工作指導中心,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為服務推動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創新“產業鏈+商會”模式,在13條重點產業鏈上全部建立商會組織,并健全組織架構、運管機制、服務體系、評價辦法,以鏈式思維撬動商會發展,以商會履職賦能強鏈補鏈,為“同心聚力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能。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列全省第5位;鋰電新材料、智能起重機械、玻璃纖維新材料3個產業集群入選省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居全省第一位。組建產業鏈商會的做法,被列為首批“敢當”泰安改革品牌重點項目,被全國工商聯評為優秀實踐創新成果。
改革無止境,揚帆再出發。新的一年,泰安市將繼續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全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以改革創新帶動全面提升,登高望遠、奮力爭先,努力實現各項工作位次前移、爭創一流,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泰安力量、展現泰安擔當。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漢友 張中乾 李松 司剛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