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蹲點記?丨送好兵 點精兵 解兵憂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為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進一步凝聚黨心民心、鼓舞奮進力量,大眾日報11月21日起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欄目,推出大型融媒體行進式主題采訪報道。記者走進城鄉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校園、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立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結合山東實際,宣傳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多形式、分層次、廣覆蓋報道干部群眾立足本職崗位、扎根基層一線、認真履職盡責的生動實踐,激勵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創造新的偉業,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今日刊發《送好兵 點精兵 解兵憂》——

      臨沭縣61年向部隊輸送高質量兵員2.5萬余名

      送好兵 點精兵 解兵憂

      □ 大眾日報記者 王思晴 通訊員 陳秀燾

      “劉哥,聽說劉泓辰在部隊立功了,恁家兒子真是太爭氣了,就等著政府敲鑼打鼓去你家送喜報吧!”12月12日,聽到老同學對兒子的夸贊,臨沭籍現役軍人劉泓辰的父親劉德偉直言,自己做過最不后悔的事,就是支持兒子去當兵。

      在臨沭,“送子上戰場”的觀念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在革命戰爭年代,臨沭縣僅30萬人口,就有2萬余人奔赴戰場,4000余名烈士為國捐軀。擁軍成為光榮傳統,臨沭縣2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縣、連續8次獲評全省雙擁模范縣,連續61年向部隊輸送高質量兵員2.5萬余名,并實現連續61年無責任退兵。

      為軍送好兵、為戰點精兵,這是臨沭征兵的重要經驗。“好兵誰都想要,但好苗卻非時時能有。”臨沭縣人武部上校部長孫軍濤說,為將最合適的兵送到最適配的崗位上,從2015年開始,臨沭縣借助“精準征兵大數據輔助系統”,整合教育、公安、人力資源等部門數據信息,鎖定目標精準推送不同崗位的征兵信息。今年春季定兵時,文質彬彬的大學畢業生王皓宇初定到特戰旅,從小習武的職專生凌城定成了坦克兵。發現這一情況后,臨沭縣人武部根據崗位要求及時提出將兩人對調的方案,把最合適的人送到了最合適的崗位。

      61年來,臨沭舉全縣之力“支持好男兒去當兵”。“抓不好征兵就是失職。我剛接任臨沭縣縣長時,老縣長張雷特別交代,征兵工作是縣里的‘金字招牌’,要接續做好工作、守好歷史榮譽。”臨沭縣委副書記、縣長侯素云說,抓征兵的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時,已經有19位縣委書記、22位縣長接替守護這份榮譽。

      “一萬條征兵口號,不如把一名退役軍人的后路解決好,‘出口’暢通了,征兵‘入口’的活水就能源源不斷。”臨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楊進美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在臨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大廳,剛印刷好的紅色宣傳冊,正等待著被各鎮街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分發到退役軍人和“三屬”手中,宣傳冊上對領取優待證所需材料、所享優待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說明。在臨沭縣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內,臨沂啟千商貿有限公司員工正在進行直播,退役軍人邢自慶經營的這家電商公司,在孵化基地內可以享受臨沭縣針對退役軍人三年租金全免和水電費補貼等優惠政策。目前,該孵化基地已經成功進駐34家公司。

      “我把兒子送到部隊,一方面覺得能夠保家衛國是無上的光榮,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位父親為兒子未來考慮的一點私心。”談起支持兒子去部隊的初衷,劉德偉從一位父親的角度,對臨沭縣的軍人服務保障工作表示了充分的信任與肯定。

      

      ■記者手記

      燒掉“人情條” 擦亮“金招牌”

      □ 王思晴

      采訪中,臨沭籍現役軍人劉泓辰的父親劉德偉告訴記者,劉泓辰參軍入伍之后,已經有十多個親戚、朋友來向他咨詢,孩子想當兵應該作哪些準備。在臨沭,擁軍的光榮傳統從革命戰爭時期延續至今,除了臨沭人崇軍尚武的觀念,更基于臨沭縣人武部和政府各部門對征兵工作的“較真”。

      前幾年,臨沭縣一位納稅大戶想讓體檢政考“雙合格”但綜合排名靠后的親戚當兵,四處托關系、打電話,卻處處碰壁。他感慨地說:“托了十幾個人也沒定上一個兵,臨沭征兵的嚴格我是真的服了!”

      36年前,臨沭縣一位老領導當眾燒毀了10多張說情“條子”。正是在這樣層層較真的征兵環境中,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集中精力嚴格按照規定優中選優征好兵,守護臨沭人擁軍的一片熱切之情。

      “人情條”燒掉了,征兵的“金招牌”就被擦亮了。臨沭縣曹莊鎮武裝部部長李永貴的兒子,因肘外翻未能當上兵,當別人替他兒子惋惜時,他卻說:“在臨沭想當兵,差一絲一毫都不行,我的兒子也不行!”

      講規矩不講人情、講標準不搞變通,就是這樣的征兵氛圍,才能確保從臨沭走出去的每一個兵都是高質量、硬邦邦。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