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財評|連續33個月快速增長,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何以承壓而上
臨近年底,山東外貿全年實現快速增長幾成定局。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山東外貿進出口達3萬億元人民幣,總量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長13.5%。其中,出口1.82萬億元,增長16.3%;進口1.18萬億元,增長9.4%。山東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11個月,山東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2.2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3.4%,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而截至今年11月,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的勢頭已持續33個月。這33個月也正是疫情沖擊全球貿易市場,大多數外貿企業日子難過的時期。在持續承壓的背景下,作為經濟活力“試金石”的民營企業進出口持續走強,從側面反映出山東外貿以及山東經濟的活力,個中原因值得分析。
首先,穩外貿政策發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從2020年至今,山東堅持為企紓困,為穩住外貿基本盤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上線運行“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覆蓋了全省32000余家外貿企業,截至目前“一企一策”解決企業問題訴求約3000個。為化解企業融資難,創新推出了“魯貿貸”“齊魯進口貸”等,前三季度,“魯貿貸”累計為1649戶外貿企業放款35.9億元,“齊魯進口貸”放款超5.6億元。為了幫助外貿企業搶訂單,山東積極實施境外“百展”計劃,舉辦山東出口商品“云展會”,幫助企業線上線下拓市場。就在本月8號,首屆山東出口商品(阿曼)展覽會暨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展覽會在阿曼巴爾卡市開幕,開幕當天山東企業就有500萬美元的訂單進項。
山東加快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也是推動民營企業進出口和外貿活力持續增強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山東對于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下了很大力氣,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加快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今年又將“工業技改提級行動”列入擴需求“十大行動”,出臺《工業技改提級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到今年底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萬個,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投資增幅6%。11月11日,山東發布《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2022—2025年)》,創新提出堅持“破三難、優四產、促五化”的“345”推進思路,掛“圖”作戰,以更大力度轉調優化低效產能、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全力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
這些戰略布局傳導到企業端,特別對于市場更加靈敏的民營企業,必然會產生更多“化學反應”。數據顯示,前11個月,山東機電產品出口7855.3億元,增長15.8%,占出口總值的43.1%。在當前國際需求收緊的情況下,山東制造正在邁向高端,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外貿企業海外競爭力不斷增強。
山東還善于搶抓國家開放機遇,為山東外貿企業“走出去”贏得了更廣闊發展空間。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山東堅持下好“先手棋”,早在去年就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先期行動計劃,對利用RCEP規則推動國際貿易合作優化升級作出部署。今年RCEP正式生效后,又成立了全國首個RCEP省級企業服務中心,積極融入RCEP大市場。
市場空間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之間就是“魚和水”的關系,有更廣闊的空間就會有更活躍的外貿企業。RCEP生效10個月來,山東省內海關和貿促會系統共為12.2萬批出口貨物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數量居全國首位。同時,山東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連續28個月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充分顯示出RCEP市場已成為山東外貿的重要增長點。
當前,隨著國家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和“新十條”的深入實施,疫情對于外貿企業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小。拐點已現,浙江、廣東等省份組團“出海”與國外客商洽談,山東也將在本月中旬起組織企業赴日本、韓國、東盟等市場加強貿易對接。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期待山東之前鋪墊的大量工作,在新的時期會有更多成果顯現。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