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來看山東標準“亮家底”
科技創新的“助推器”,產業轉型的“風向標”,經貿往來的“通行證”,社會治理的“度量衡”,這些指向的都是同一個詞——標準。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當大家越來越認識到標準的重要性,在10月14日第53屆世界標準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標準領域,山東的表現如何。
山東標準加快邁向國際,海爾集團表現突出
標準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在這門語言中,山東色彩正愈加濃厚。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山東共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52項,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海爾集團,其制定的國際標準居全省首位,累計已達75項。
標準引領,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志。在國際標準領域,我國走過的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
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數據,在2000年前,我國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僅為13項;從2001年至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國制定的國際標準達到182項;從2015年到2020年,隨著經濟和技術實力進一步提升,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數量超過了800項。再從另一個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之一——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來看,從2012年至2021年,由我國提出并發布的IEC國際標準累計從62項增長到368項,增長4.8倍。
伴隨著山東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山東標準”邁向國際的步伐也正在加快。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創新管理司公布的我國制修訂國際標準清單,山東企事業單位于2021年度共制修訂國際標準28項,其中,主導9項、參與19項。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山東標準有了國際話語權。
山東企業公開標準數量全國第一
視線回到國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共同構成了目前的標準體系。
山東目前構筑的新型標準體系中,各項標準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尤其是企業公開標準數量,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山東通過“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自我聲明公開的企業共54023家、公開標準347597項,涵蓋616336類產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從企業產品標準備案轉為企業產品標準的自我聲明公開,山東是最早開展試點的省市之一,且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臺累計已公示企業384522家,聲明標準信息2458513項。
截至2022年8月31日,從全國分布情況看,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用戶注冊數量及標準聲明數量較多,聲明標準數量占到全國總量的14.02%、11.01%、10.94%、10.61%。
為什么企業執行的絕大多數是企業標準?
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目前,我國實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即企業對其執行的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團體標準或者企業標準的編號和名稱予以公開;企業執行自行制定的企業標準的,還應當公開產品、服務的功能指標和產品的性能指標。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山東企業都在執行什么樣的標準。
這個比例是不是有點兒出乎意料?這需要我們對各類標準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必須推動實現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其中,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包括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分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側重于保基本,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側重于提高競爭力。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技術要求不得低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企業自我聲明公開產品的執行標準,是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硬承諾”,因此,一般來說,如果其聲明公開執行的為企業標準,那么其相關技術要求會高于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臺上企業所聲明公開的標準數據分類分布總量中,企業標準數量占比為87.40%。
山東制定的標準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
都說一流的企業做標準,能夠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確實是技術水平、綜合實力的一種重要體現。從山東主導和參與制定的國家及行業標準來看,標準集中分布的領域也是其優勢領域,山東技術優勢正全面向標準優勢轉化。
截至目前,山東共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114項,其中主導制定國家標準1881項。從領域分布來看,山東主導和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主要分布在化工、機械、農業、電工、冶金、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占比49%。
山東共制修訂行業標準12864項,從領域分布來看,山東主導和參與制定的行業標準主要分布在機械、化工、農業、石油、醫藥衛生、電工等領域,占比40.8%。
此外,《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在標準運用方面,率先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絕不僅限于產品標準,還應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目前,山東省級地方標準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呢?
團體標準相較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著更短的制定周期以及更高的市場要求,它既能夠填補國家標準的空白,又能夠靈活吸納行業內優質的新產品、新技術,及時反映行業特點,國家鼓勵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在這方面,山東也已開始了相應布局。目前,山東通過“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社會團體共468家,公開團體標準2549項。2022年新增公開社會團體62家,公開團體標準733項,同比增長82.79%。
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為充分調動標準創新積極性,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安排資金6400余萬元,支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標準化推廣應用平臺11個,支持具有重大創新引領作用的國際標準20余項、國家標準120余項。
除此之外,山東省財政對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和小麥、玉米、蔬菜等優勢農業領域的重點國家標準,以及鄉村振興、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領域具有重大創新引領作用的國家標準每項給予一次性資助資金50萬元,對主導制定的其他領域的重點國家標準每項給予一次性資助資金20萬元。
今年9月,山東獲批開展首批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系統全面推動山東標準創新力提升,建設全國標準化創新發展高地,而高標準體系勢必會對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力助推,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策劃:代玲玲
數據/文案 趙小菊
設計:尹亞琪
大眾日報數據新聞工作室出品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