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動起來”!AR技術帶你循著總書記的足跡看山東之變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情深似海、厚望如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親臨山東視察,深入基層一線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在齊魯大地留下堅實有力的足跡,在山東人民心中留下溫暖美好的記憶。

      今天起,大眾日報推出“緊跟領路人 奮進新時代”大型全媒體報道,其中,第4、5通版創新采用AR新聞技術,帶讀者循著總書記山東考察的足跡,重走總書記到過的地方,回訪總書記牽掛的人和事,記錄新時代十年的山東巨變。敬請關注。

      黃三角自然保護區

      大河之洲,科學精準護濕地

      □本報記者 賈瑞君 李明 本報通訊員 馬平川

      藍天、黃河、紅地毯、綠柳林……10月的黃河入海口,色彩斑斕,景色如畫。

      10月2日,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水正通過大汶流管理站的封育溝引黃閘緩緩流入濕地修復項目區二期工程。而此前,自然保護區濕地補水基本只能靠每年六七月份調水調沙期間大流量自流引水完成。

      “之前這種補水模式存在短板。”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主任劉靜介紹,保護區最急需淡水補充的時期往往是每年春季,而此時黃河流量一般較小,很難通過自流實現補水。每年調水調沙期間臨近當地汛期,補水反而顯得不那么急迫。

      為此,今年保護區新修建6個引黃閘口,共計達10個引黃閘口,實現了保護區濕地全年不間斷按需補水。劉靜邊通過大屏幕查看補水情況邊介紹,根據不同需水要求,保護區將濕地劃分為49個區域,每個區域將實現差別化補水。

      2021年10月20日,總書記視察黃河入海口時,劉靜向總書記匯報了黃河流路變遷、三角洲演變、生物多樣性等情況,總書記對保護工作給予肯定,并強調,“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發揚光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光增色。”總書記的話,給了劉靜莫大的鼓勵,也讓劉靜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得益于科學補水,這片濕地更加生機盎然。“今春繁殖季,魚蝦貝類格外豐富,東方白鸛的繁殖巢數從去年的120巢324只增加到152巢470只。”劉靜說,近年來,保護區已修復淡水濕地20.6萬畝。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大屏幕上,每片濕地的鳥類活動情況實時呈現。“這是我們今年新搭建的鳥類動態實時監測系統。”劉靜說,每一只進入監測范圍的鳥兒都會被自動識別、記錄。

      

      黃三角農高區

      昔日鹽堿地 今朝新糧倉

      □ 本報記者 李 明 本報通訊員 王傳增

      “結果出來了,250.9公斤!”9月底,山東省農科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組織召開現場觀摩及技術研討會,對省農科院東營基地“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作物微域生境調控一播全苗技術”夏播谷子作物進行實打測產驗收:在播前土壤含鹽量2.8‰的土地上,夏谷子畝產達到250.9公斤,比傳統播種方式增產261.5%。

      黃河入海,在三角洲地帶形成了800萬畝重鹽堿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東營考察時,來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如今,黃三角農高區全面打響了“鹽堿地科技會戰”。

      從“改地適種”到“改種適地”,是一場農業生產理念的變革。耐鹽堿作物育種也是總書記長期關注的重點。由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采用系譜法選育的花生品種——花育25號適應性好,具有一定的耐旱性,是一個超高產大果型花生新品種。“耐旱的植物通常具有一定的耐鹽堿性,經在黃三角農高區試種鑒定,在鹽度2.5‰-3‰的輕度鹽堿地上,產能可達500公斤;在鹽度超過4‰的中度鹽堿地上,產能還能達到350-400公斤。”省花生研究所副所長、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單世華介紹。

      黃三角農高區新建了鹽堿地育種標準化鑒定、鹽堿地生物資源與評價利用重點實驗室等3個填補空白的科研平臺,試驗示范了一批耐鹽堿作物品種。

      

      青島上流佳苑社區

      幸福街連通美好生活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丁 之

      “有了幸福街,幸福來到了樓下,美好生活從夢想照進現實!”9月28日,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幸福街開街,73歲的社區居民李義芳和老伴帶著“幸福街購物卡”去便民服務中心免費修褲腳。

      “一站式”的便民服務中心,免費提供修褲腳、磨菜刀、換燈泡、通下水道、買車票、醫院掛號等40多項日常服務。

      除了便民服務中心,近3000平方米的上流佳苑幸福街,還布局了醫療門診、幼兒托管、超市百貨、蔬菜生鮮、休閑茶室、活力酒館、特色小吃、蛋糕烘焙等多種商業業態,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一站式購齊生活物資,獲得各項便民服務,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牢記總書記囑托,我們始終懷揣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不變追求,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上流佳苑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告訴記者,他們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需求,以上流佳苑幸福街為載體,解決社區居民一家一戶不好辦、辦不了的急難愁盼。

      這幾年,上流佳苑陸續完成了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智慧社區搭建、幸福街開街,讓民生服務更精準、更貼心。

      下一步,社區還將建設高規格居家養老中心,與社區醫療服務組織緊密結合,讓老年居民能夠在身體健康、精神愉悅中安享晚年。

      “住在公園式小區、吃有綠色便民食堂、學有社區文化課堂、醫有社區醫療服務組織,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居民李國強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威海劉公島

      從3.15到5799的跨越

      □ 本報記者 彭輝 陶相銀

      9月30日,威海劉公島“大環島生態觀光線路”正式開通。

      “這條線路把島上的景點和展館都串聯起來。”劉公島管委會黨委書記劉震說,原先島上的教學點和景點都集中在碼頭附近,隨著島東頭東泓炮臺,島西端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展館、國幟主題公園等教學點的打造,劉公島的展示內容更豐富。

      國慶假期,這條線路很受歡迎,很多游客感嘆,劉公島“長大了”。

      一座3.15平方公里的劉公島,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夢碎與夢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劉公島時語重心長地說,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

      “以前,我們常說‘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那劉公島究竟是什么?我們從總書記諄諄教誨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立足‘打造中華民族警醒之島,為中華民族永鑄憂患意識’這個定位,加快實現由單純的旅游島,向歷史島、文化島、人文島、教育島的轉變,同時發揮劉公島的龍頭帶動功能,從3.15平方公里向5799平方公里的威海全域輻射。”劉震說。

      威海統籌全域國家安全資源,建成全國首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教育培訓基地——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劉公島正在著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清廉之路教育“四位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

      

      煙臺中集來福士

      把核心技術抓在自己手里

      □ 本報記者 董 卿 從春龍 本報通訊員 房欣第

      今年的國慶長假,楊德將只休息了一天。作為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裝班班長,“藍鯨1號”升級養護、3060海上風電安裝船管路設計、浮式儲油船的建造等多個項目,讓他恨不能把時間掰開來用。

      “為了進一步增加平臺設備的可靠性,我們給‘藍鯨1號’新增加了一條井測管線,一用一備。”楊德將告訴記者,井測管線要承受相當于2100公斤壓力的超高壓,檢測和施工難度極大。“當年第一條井測管線施工的時候,我們前前后后試驗、施工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今年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施工。這幾年,我們不僅突破了施工技術,而且研發出了新的對接管路設備,把核心技術真正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四年多前,總書記來到中集來福士考察,楊德將作為工人代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這些年,我們班組奔走在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項目現場,不知疲倦,創新不止。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準沒錯。”楊德將表示。

      近年來,中集來福士緊扣國家戰略需要,以自主創新為引擎,交出了一份厚實的海洋資源綜合開發答卷。24座海洋牧場平臺相繼投放,國內首座坐底式智能網箱“長鯨一號”、首座休閑漁業綜合體“耕海一號”、首座海珍品網箱“國鮑一號”、“百箱計劃”網箱以及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養殖工船等裝備先后投產,“經海001號”填補了我國在30米水深養殖水域坐底式網箱養殖空白,“經海007號”已在長島海域投產;碳捕捉、海上浮式光伏、海上新能源制氫、海上數據中心等正在布局。

      

      濟南三澗溪村

      鄉村人氣旺起來

      □ 本報記者 段婷婷

      豬豬樂園里與小黑豬賽跑、蒙眼摸豬,大棚里拔草,“章小福”豬文化館里長知識……近日,章丘區東城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在三澗溪村上了一堂生動的勞動課。

      作為第三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如今研學游在三澗溪村越來越火爆。

      “今年5月,中小學生要上勞動課的消息公布,我就覺得機會來了。”濟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元虎瞅準時機,迅速開辟了“勞動體驗區”,并發起“我在城里有壟田”活動,10多天,200多塊農田就被認領完畢。

      前不久,他重點打造的“章小福”農創空間開放,一層為農產品分揀、包裝及冷鏈倉儲;二層是農創空間,既有中小學科普展示,也有大學生創客空間。粉紅色豬豬造型,讓其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地,也成為孩子們研學的好去處。

      作為城郊村,三產融合的道路,三澗溪村已經逐漸走出了樣子。

      總書記說,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打好‘鄉情牌’的同時,我們努力搭建創業就業的平臺,給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說。農創園、工業園、美食街、農事匯、古村游……一個個平臺搭建起來。這幾年,三澗溪村不僅吸引了200多名年輕人陸續返鄉,村里常住人口也較2004年的2800多人翻了一番。

      國慶假期,不少城里人來到三澗溪村游玩。高淑貞說,“如今,村里有采摘、農事體驗,有生態客廳、美食街,還有農夫市集、古村民宿……吃喝游樂購都能滿足,人氣越來越旺了。”

      

      沂蒙新紅嫂

      讓沂蒙精神發出更燦爛光芒

      □見習記者 王思晴 本報通訊員 尹 君

      “朱媽媽,祝您國慶節快樂!”10月1日,“沂蒙新紅嫂”朱呈镕收到了來自青藏高原的節日祝福。

      今年7月,朱呈镕去西藏慰問部隊,沂蒙紅色故事再次在雪域高原響起,熱騰騰的山東水餃溫暖了戰士們的心。聽完沂蒙紅嫂事跡報告后,軍人丁勇動情地說:“我已經從軍8年了,今天聽了紅嫂的感人事跡很受觸動,我愿意繼續守牢祖國邊防,將青春年華揮灑在世界之巔。”

      一代代沂蒙紅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21年來,朱呈镕慰問部隊600余次,在部隊做沂蒙精神相關報告300多場,捐贈水餃900余噸、鞋墊8萬多雙。

      作為“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紅嫂張淑貞的女兒,于愛梅沿著祖母和母親的足跡堅定地走了下去。自2010年沂南縣成立沂蒙精神宣講團以來,她宣講沂蒙紅色故事3000多場,聽講規模達到100多萬人次。為了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宣講,于愛梅組建沂蒙精神宣講團、紅嫂藝術團、志愿服務團。在沂蒙精神感召下,于愛梅的女兒高潔也成為一名扎根基層的“第一書記”,奮戰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

      臨沂市統籌推進沂蒙精神研究闡釋、宣傳推介、紅色研學等工作,沂蒙革命紀念館迄今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參觀人員200余萬人次,紅嫂文化博物館接待18萬余人次;組織沂蒙精神百校行、“沂蒙精神沂蒙兵”萬里行等活動,讓沂蒙精神薪火相傳。

      

      臨沂商城

      每批貨物都有了專屬“身份證”

      □ 本報記者 紀偉

      面對電商發展熱潮,連勝集團董事長宋連勝這位體育用品界的老兵,近年來帶領團隊進軍直播帶貨。

      隨著線上發貨量的提升,傳統的倉儲管理模式越來越跟不上發貨需求。“好在這幾年臨沂現代物流發展得很好,我們提出需求之后,已經有企業給我們提出了解決方案。”宋連勝說。

      為宋連勝提供解法的,是順和直播電商科技產業園智慧云倉負責人左軍峰。“今年,我們在順和國際智慧物流園搭建了智慧云倉,依托數字化物流系統,用標準化托盤為每一批貨物編制專屬‘身份證’,從直播間下單到倉儲區發貨只需要四分鐘時間,所需人力比傳統配貨模式減少30%。”左軍峰說。

      物流業改造升級,在臨沂已經成為常態。“我們投資8600萬元建設了金蘭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山東蘭田集團黨委書記王士嶺說,牢記總書記囑托,近年來,山東蘭田集團在現代物流領域大踏步向前,一部手機一個App形成“人、車、貨”的資源整合,打造“互聯網+實體+物流+跨境電商”經營模式。

      據了解,臨沂市現有物流園區38家,從業人員近1萬人,擁有國內配載線路2000多條,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口岸,臨沂物流價格比全國平均價格低30%。2021年,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5402.55億元,比上年增長22.7%;網絡零售額356.91億元,增長32.3%。今年9月,臨沂市成功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孔子研究院

      一個揖禮行出華夏儒風

      □ 本報記者 孟一 本報通訊員 張艷

      “哇!原來拱手禮也可以這么有藝術感!”“民族自豪感瞬間爆開了,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9月28日,壬寅年祭孔大典上,一群身著漢服的青年學子正翩翩起舞。這支名為《和合大同》的舞蹈,每一個舞姿都由揖禮起、并落于揖禮,因為極盡優雅之態,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獲關注、熱評。

      3天時間里,8位外國政要、前政要,2個國際組織,31個國家的48位駐華使節,22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一年一度,在孔子誕生地曲阜舉辦的這場人文盛會,彰顯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扛起文化大省責任,當好文化“兩創”探路者先行者的獨特作用。舞蹈《和合大同》,就是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的精彩一例。

      談到參與節目編排、把儒雅謙遜的處世之道融入舞蹈的初衷,孔子研究院儒家文化傳播體驗中心(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主任孔梁直言:“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打招呼方式之一,雙手交疊、微微彎腰作揖的動作,能夠展現中國人謙和有禮的品質,很適合轉化成文化傳播的載體。”

      “拱手禮代表中華禮儀,握手禮代表西方禮儀,讓座禮則是全球通用,三禮同臺,不僅降低了參觀者、尤其是國外友人對攥指作揖的理解難度,更彰顯出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度。”孔梁說,研究院文化創新闡發團隊專注于研學體驗項目設計,文創產品研發,儒學經典動畫化、視頻化轉化,文化表達變得越來越通俗化、年輕化,越來越受熱捧。

      

      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

      牡丹開成“富民花”

      □ 本報記者 蔣 鑫 本報通訊員 郜玉華

      眼下,正在北京展出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菏澤牡丹系列深加工產品展示很搶眼:根能入藥、籽來榨油、花蕊制茶、花瓣提露……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目前,菏澤牡丹深加工產品已發展到11大類260余個。

      “這里面,就有我們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產品。我們研發的產品種類,由起初的七八個發展到現在的159個,涵蓋了保健品、護膚品、口腔健康等多個領域。”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強自豪地說,“總書記考察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時,對菏澤產業的發展提出殷切希望。現在,菏澤牡丹越開越美麗,開成了產業花、富民花。”

      許強拿起一瓶牡丹籽油說,菏澤牡丹籽油是國內第一個獲批的新資源食用油,目前年加工能力達到2.5萬噸。“去年11月,牡丹籽油軟膠囊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頒發的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取得保健品藍帽認證的牡丹產品,讓牡丹籽油實現了從新資源食品到保健食品的跨越。”

      如今,菏澤已成為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產業鏈條最長的牡丹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觀賞核心區,擁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個牡丹品種,牡丹加工企業達到16家。菏澤牡丹特色產業集群入選省“雁陣形”產業集群,牡丹產品遠銷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菏澤牡丹產業總產值超過90億元。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