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政情 > 正文
  • 泰安紅色檔案背后的故事②丨趙祉善:抗美援朝老兵的“傳家寶”

      2022年3月,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泰安市檔案館,將他珍藏了70多年的一批“傳家寶”無償捐贈了出來。老人名叫趙祉善,現居泰安,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作戰的志愿軍老戰士。趙祉善說,這幾件“傳家寶”,是他今生最高的榮譽。

      

      趙祉善所捐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紀念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蔣亮亮 攝

      在泰安市檔案館特藏室,記者看到了趙祉善老人于1954年獲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關心國防建設,成為實行義務兵制的骨干,隨時響應祖國征召。不居功、不驕傲,保持革命軍人的榮譽,爭取更大光榮。”閱讀著證明書內頁《復員建設軍人公約》中的這段文字,記者仿佛穿越回那個火紅的革命年代。

      

      趙祉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蔣亮亮 攝

      據泰安市檔案館信息技術科副科長鄭廣聰介紹,趙祉善老人出生于1931年,祖籍山東高密,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在歷次戰斗中,先后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系一等革命傷殘軍人。他所捐的這批紅色檔案,包括他于1951年榮獲的“抗美援朝紀念章”、1954年榮獲的“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紀念章”,以及1954年國家頒發給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等。“這批捐獻檔案,可以讓我們直觀地感受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它們具有重要的檔案收藏價值,也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鄭廣聰表示。

      

      趙祉善。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蔣亮亮 攝

      在金山路26號市直機關二宿舍南院的一處小院中,記者見到了居住于此,雖已年逾九旬,但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的趙祉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回憶起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趙祉善向記者動情地唱起了這首《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共中央決定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當時,趙祉善正在家鄉擔任民兵連長。“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有錢的出錢,我當時就自愿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帶動我們村7位青年報了名。過江以后就是夜行軍,一宿跑了50多公里,朝鮮天寒地冷,氣溫低于零下20℃,我們身上當時穿的都是單衣,在雪地上,鞋有時候就凍腳上了脫不下來,用手榴彈敲打敲打才能脫下來。”談起入朝作戰之初的艱難困苦,趙祉善至今記憶猶新。

      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困難重重,伙食、被服等問題成了每一位志愿軍官兵都要面對的嚴峻挑戰。趙祉善說,很多時候,官兵們只能靠摻雪的干冷炒面和硬如頑石的凍土豆充饑。“吃的就是土豆,土豆是主食,有時候咬不動就啃,吃的時間長了,就吃成夜盲眼了,缺營養,晚上看不見人。”趙祉善說。

      盡管條件極其艱苦,但趙祉善始終將祖國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舍生忘死,勇斗、智斗敵人。“有一天下大雪,我們3位戰士滑雪滑到陣地山腳下,偷偷摸上敵人所在的高地,正好出來一個敵人,我拽著一條腿,一下就把他摔到山底下去了,死活就不知道了。”講起當時偷襲美軍崗哨的經歷,趙祉善依然難掩興奮。

      采訪中,老人向我們展示了身上多處永不磨滅的“軍功章”。“第一次負傷是我們山上沒彈藥了,得下山去扛,我扛回一箱炮彈,通過敵人封鎖線時,有個炮彈皮擊中了我,削進了右胳膊下邊的位置。”趙祉善掀起上衣,向記者展示了他右前胸的傷疤,并告知記者,彈片至今還留存體內尚未取出,陰天下雨時傷疤處就會疼痛。

      第二次負傷更是給趙祉善留下了終身難以抹去的回憶。“在第五次戰役中,我正在戰壕里執勤,這時候敵人一直往我們陣地上打燃燒彈、煙霧彈、炮彈,不幸讓炮彈皮把左胳膊削去了。”趙祉善擼起左袖筒,向記者展示了他殘缺的左臂。

      受傷后,衛生員給趙祉善進行了臨時包扎。輾轉被送至后方后,因為缺少藥物,他左臂傷口處開始化膿、腐爛。趙祉善告訴記者,當時,他傷口腐爛的地方味道非常大,“膿血滴答滴答的,爛皮爛肉成塊兒往下掉”。盡管傷情嚴重、九死一生,但趙祉善依然感到自己是幸運的,“我們這個班14個人,活著回來的只有3個,戰友們犧牲得都非常壯烈,我非常懷念他們。”提起犧牲在朝鮮的戰友們,趙祉善不禁潸然淚下。

      談及最近引發巨大反響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尤其是該戰役中著名的英雄“冰雕連”時,趙祉善表示,他覺得電影拍攝是比較真實的,也非常感人。“我們為什么取得勝利?那是因為我們寧愿在那里趴著凍死也不能動,得守住這個地方。”趙祉善說。

      1955年,作為抗美援朝功臣、一等革命傷殘軍人,趙祉善轉業至泰安,開始在國內建設崗位上繼續發揮光和熱,歷任泰安地委副書記、泰安地委紀委書記、泰安地委政協副主席等職,直到1993年退休。

      泰安市檔案館副館長孫暄表示,趙祉善老人的這批“傳家寶”,是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軍民反帝反侵略壯舉的重要印證,對于我們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將激勵每一位后輩不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永遠不要忘記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要懂得珍惜。要培養我們的子孫后代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傳下去。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采訪結束時,趙祉善表達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暢 蔣亮亮 于祎杰 通訊員 龐岱民】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