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中國?調研山東看變化⑦|堅定文化自信 澎湃奮進力量
大國的揚帆遠航,離不開掌舵者;民族的復興征程,更需要領路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情深似海、厚望如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親臨山東視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山東迎來了發展質量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9月5日起,大眾日報推出“領航中國·調研山東看變化”大型全媒體主題報道,展現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生動實踐,激勵全省黨員干部群眾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第七組報道《堅定文化自信澎湃奮進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度耕作人文沃土扎實推進文化“兩創”
堅定文化自信 澎湃奮進力量
□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張依盟
金秋季節,是豐收的時節。在山東,沉甸甸的文化果實也讓群眾“大飽眼福”:儒學傳世文獻系統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儒典》發布并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取得豐碩成果;以“會”為媒,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結碩果,推動文旅產業新躍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山東,就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山東提出明確要求。2013年11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2018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2021年5月9日,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時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十年來,山東堅定扛起責任擔當,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挖掘儒家文化深厚底蘊,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精神文明蔚然成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建成一批“四德工程”示范縣,涌現一批“齊魯最美人物”“山東好人”。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區域性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工程深入推進,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重要平臺。文旅融合如火如荼,“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品牌更加響亮。
3天時間里,8位外國政要、前政要,2個國際組織,31個國家的48位駐華使節,22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尼山智慧”。
牢記總書記囑托,扛起文化大省使命,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當好文化“兩創”的探路者、先行者。一年一度,在孔子誕生地曲阜舉辦的這場人文盛會,彰顯了山東在講好中華文明故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的獨特作用。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研究闡發是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重要回信精神,山東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宣傳宣講。建設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整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實施人文社科強刊計劃。建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等儒學研究傳播機構,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才是關鍵。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與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共同設立“尼山學者”,在教育部支持下成立聯合研究生院,創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培養。
探訪圣賢古跡、走進社區鄉村、聽取名家講座、開展交流研討……每年8月,來自全國16所高校的學子相約曲阜。北京師范大學張萬樂的碩士專業是數據與信息工程,對“跨界”攻讀博士生感到興奮,“不同學科的同學一起討論傳統文化,思路更開闊了。”
推進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一帶一路”國家《論語》譯介工程、“儒學大家”計劃……山東深耕文化“兩創”,不斷搭建高端平臺,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山東貢獻。
這個“十一”假期,激揚愛國情、喜迎二十大成為山東干部群眾歡度國慶的鮮明底色。在“紅嫂家鄉”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這里參觀學習。沂源縣游客薛麗一家參觀紅嫂明德英事跡展室后,站在國旗墻前,與國旗拍了張合影。“紅嫂們不圖名,不為利,她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說。
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始終把挖掘、詮釋、弘揚沂蒙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先后出臺實施《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關于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等政策法規,創辦山東沂蒙精神研究會、沂蒙干部學院等平臺,舉辦一系列高層次研討活動,夯實傳承弘揚的堅實基礎。
齊魯大地上,一處處遺址、一段段歷史可感可信,化作生動的紅色教材。山東持續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工作,規劃推出紅色文旅產品,威海劉公島、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等成熱門景點。講好紅色故事,民族歌劇《沂蒙山》、舞劇《乳娘》、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雜技劇《鐵道英雄》等文藝精品叫響全國。其中,民族歌劇《沂蒙山》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實現國家舞臺“大滿貫”。
山東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在全國率先實現大中小學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70所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深入人心過程中,也逐步融入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理,構筑道德文明新高地。從“一餐熱飯”入手破解養老難題,全省已建成助老食堂近8000家;扎根覆蓋全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發動1700余萬名志愿者力量,全力做好“五為”志愿服務。探索出濟寧“和為貴”、威海海貝信用積分等基層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共有1104人登上“中國好人榜”,20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居全國前列。
文化鑄魂,產業添翼。推動一大批遺址遺跡、古鎮古村納入旅游線路,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180處,其中建成景區并開放620處,文旅深度融合,寫就“詩與遠方”。
青州紅絲硯、泰山玉章、齊筆、濱州海瓷印泥盒……正在北京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來自山東的“新文房四寶”引人駐足,受到參觀者歡迎。立足深厚的傳統文化,全域推進“山東手造”工程。全省手造企業和經營業戶達119萬家,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成為山東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數據,標記著山東文化產業揚帆遠航的速度。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152.4億元,同比增長24.4%,高出全國8.4個百分點。
■專家談
譜寫文化“兩創”新篇章
□ 張文珍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兩創”的真諦是立足于今,回應現實問題,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山東依托文物典籍資源富集的優勢,開展各類物質、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闡釋,為“兩創”奠定堅實的文獻和理論基礎。將得天獨厚的優秀文化遺產融入學校教育、干部政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等,激發傳統美德基因,構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魅力。以創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打造“山東手造”品牌。建設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平臺,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力量。
文脈綿長、人文薈萃的山東,要更加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改造、拓展、完善,進一步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譜寫文化“兩創”新篇章。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