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識普及月——平安人壽濱州中支走進老年大學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
近年來,越老越多的不法分子將“魔爪”伸向了金融知識欠缺、防騙意識薄弱的老年群體,通過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誘騙老年人落入陷阱,嚴重侵害老年人的財產安全。為提高老年人防騙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9月17日上午,平安人壽濱州中支在服務運營部經理楊紅梅的帶領下走進濱州市老年大學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現場重點針對四類消費風險做出提示。
識別“高收益投資理財”騙局
老人選擇將自己養老金用于投資理財時,容易被集資人許諾的高額利息、入股分紅等話術吸引,但往往意識不到高收益的背后常常與高風險掛鉤。如果有人說,他們的投資理財項目收益高、風險低,就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陷阱。
謹防“保險分紅”騙局
騙子冒充保險公司從業人員,以“保單分紅”“保單升級”“贈品送禮”“售后服務”等名義聯系老年保險消費者,并針對消費者已購買的保險產品,進行貶低及價值誤導,誘導老年消費者辦理退保或保單質押,轉投其推薦的高收益“分紅產品”,從而進行金融詐騙及非法集資,嚴重威脅消費者資金安全。
防范“保健品”騙局
不法分子冒充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員給老年人打電話,聲稱老年人前段時間購買的產品可以申請補貼,到現場辦理還可以參加免費的健康講座。在講座中,不法分子又會忽悠老年人購買昂貴但無用的保健品。過一段時間后,不法分子再次打電話聯系老年人,稱之前申請的補貼已經批準下來了,但需要先交個人所得稅才可以領取,老年人往往會信以為真并給不法分子轉賬,進一步造成財產損失。
防范“代理退保、代替維權”騙局
中國銀保監會山東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金融領域非法代理維權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告》,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維權的名義要求消費者支付手續費或咨詢費,侵占截留消費者退保資金。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聯系信息、銀行賬號等敏感信息,存在賬戶被盜刷或非法轉賬的風險。老年消費者購買投資保險產品要符合自身風險保障需求和經濟能力,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應匹配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
通訊員 劉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