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安 > 正文
  • 擦亮鄉村幸福色 奏響振興協奏曲——新泰市打造美麗經濟、美麗鄉村、美麗生活“三美融合”高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條條入戶便道干凈整潔,一座座農家小院有如園林,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收獲的季節里走進新泰市的廣大鄉村,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展現在眼前,村民熱情洋溢的笑臉上寫滿了幸福。

      讓人民幸福生活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新泰市以布局集約化、產業融合化、產品品牌化、要素系統化“四化”為統領,統籌實施現代農業三年提質增效、“人才提升”行動、城鄉書房建設、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村黨組織書記“分類培養”等系列工程,打造美麗經濟、美麗鄉村、美麗生活“三美融合”高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牽住產業牛鼻子

      厚植發展新優勢

      藍天白云下,寬闊的柴汶河砂清水凈。佇立遠眺,中流微波瀲滟,水流潺潺,波光不驚,河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因生態環境改善,柴汶河吸引了大量白鷺、魚鷹等野生鳥類棲息于此。

      

      △西張莊鎮西白沙村生態高標準養殖魚塘。

      近年來,西張莊鎮西白沙村利用自然地理優勢,在村莊南部,將柴汶河河邊荒灘地建設成生態高標準養殖魚塘,養殖梭鱸等高檔水產魚類,以產業帶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西白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煥銀介紹,西白沙村借助全鎮打造的白沙生態養魚示范區,立足水域條件,瞄準市場需求,投資700萬元改擴建了3個魚塘,其中一個魚塘養殖了5萬尾梭鱸,長到1公斤左右就可以出售,每公斤售價可達40—60元,另一個魚塘放養了120余萬尾花白鰱魚、草魚,計劃當做魚苗出售。除此之外,西白沙村還根據產業規劃,圍繞土地、資源做文章,北部建設光伏基地流轉土地,提供勞務服務,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新泰市厚植發展新優勢,突破產業促振興,做好集約、循環、融合、資本四篇文章,培育發展“農業+光伏”“農業+電商”“農業+旅游”等新型業態;推進實施總投資200億元的采煤沉陷區農光互補示范基地項目,目前已建成高效農業大棚1萬余個;創新推行“線上平臺+綜合服務實體”的農村電商模式,培植電商平臺36家、重點電商企業60多家、農村電商服務站776家、農民網店3752家;深入發掘農業休閑觀光功能,培育了掌平洼村、陳角峪村等1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成功舉辦櫻桃節、百合節、香椿論壇等節慶活動,年旅游總收入達10億元以上。

      建成投產各類養殖場、合作社253家,現有規模以上養殖場33家,存欄肉雞60萬只、肉鴨100萬只,年出欄肉雞360萬只、肉鴨600萬只……立足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汶南鎮著力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其中,畜禽養殖產業鏈形成了“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家庭農場+養殖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同時,汶南鎮以蔬菜、林果、畜牧、中草藥為支柱產業,做好借莊黃花菜、雙山核桃、柳子溝黃精、北鮑蔬菜、南嶅陽草莓等特色產業培育,已形成“生活+”北部休閑觀光和黃花菜種植、“生產+”中部眾客產業帶動的畜牧養殖和蔬菜種植、“生態+”南部生態旅游和中草藥種植三條產業帶。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新泰市堅持以“三帶十區百園”工程為主線,深入推進糧油、蔬菜、林果、畜禽四大主導產業,以及百合、菊花、中藥材、櫻桃、山楂“五朵金花”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136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46家、家庭農場23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04家,并布局畜禽加工、糧食加工、果蔬加工、休閑食品、種質資源等9大產業鏈條,推動農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黨建引領激活力

      解鎖富民新密碼

      金果飄香季,秋日豐收時。在翟鎮興隆屯村獼猴桃種植戶王鳳國的獼猴桃園里,一根根藤蔓上掛滿了圓潤飽滿、鮮甜多汁的獼猴桃,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淡淡果香。

      

      △翟鎮村民采摘成熟的獼猴桃。

      “我承包了村里26畝地種植獼猴桃,今年畝產2000公斤左右,總體收入40萬元左右。”談及果園帶來的收入,王鳳國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近年來,興隆屯村在產業振興的過程中注重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以資金、基礎設施等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通過帶動就業、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真正建立起村集體與村民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此外,該村還與淘寶、抖音等電商平臺和14家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依托青蓮菊業注冊興隆商城,利用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線上銷售,大力發展電商產業。

      高效的基層組織能有效帶動鄉村高質量振興。新泰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充分發揮鄉鎮黨委“龍頭”作用,實施分類培養工程,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實施黨員分類管理,圍繞落實量化積分、末位警示等制度,研究制定《黨員分類管理辦法》,實行科學化分類、精準化教育、差異化管理,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隊伍活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新泰市,不少企業家回鄉投資有力帶動了經濟發展。其中,企業家劉孝平在家鄉石萊鎮北官莊村投資5億元開發建設2萬畝有機茶產業基地,帶動周邊鄉鎮4萬名村民增收致富。劉孝平回鄉投資只是新泰市厚植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吸引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新泰市歸鄉能人創辦聯農、帶農、惠農實體企業4000余個,總投資15.2億元以上,實現年產值30多億元,帶動農民就業近15萬余人次,開啟了“村企聯動、三產融合、群眾增收”的共富新篇章。

      筑牢戰斗堡壘、激發隊伍活力、拓寬發展思路,新泰市持續深化“育苗升級”工程,新選聘100名大學生到村任職,選派155名第一書記駐鄉幫扶,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培育優勢農產品

      打造“好品新泰”公共品牌

      秋風吹拂,天高云淡,劉杜鎮南流泉村的山坡上,一顆顆如紅燈籠般的山楂綴滿枝頭,點亮了這個秋天。

      

      △劉杜鎮山楂喜獲豐收。

      提起新泰山楂,“甜紅子”最為出名,而“甜紅子”山楂的集中種植區就在劉杜鎮,南流泉村便是“甜紅子”山楂的原產地。“甜紅子”山楂比普通山楂個頭小一號、著色紅兩度、口感甜三分,酸度適中、口感較好,深受消費者喜愛。“‘甜紅子’已經到了成熟的季節,我們這里批發價通常在每公斤6元以上,畝產收益七八千元。”59歲的南流泉村村民王華營常年種有8畝多山楂林,看著滿樹紅彤彤的山楂,他黑紅的臉龐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劉杜鎮立足山楂資源優勢,通過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不斷壯大山楂產業,目前,全鎮山楂種植面積突破2.3萬畝,其中,盛果期9000畝,年產山楂1000萬公斤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各類儲存、銷售業戶達50多家,真正實現了小紅果、大產業。

      山楂產業的壯大,“甜紅子”的聲名遠揚,是新泰市培育優勢農產品,打造“好品新泰”公共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新泰市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策劃“好品新泰”公共品牌建設,建立形成“好品新泰”形象標識和原有品牌標識公用制度,進一步擴大了新泰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石萊鎮泰茶“良心谷”茶產業生態示范園。

      涵蓋石萊鎮、岳家莊鄉、放城鎮3個鄉鎮19個村的泰茶“良心谷”茶產業生態示范園是集有機中草藥種植加工、有機茶種植加工、泰皇菊種植加工、有機糧種植加工、生態養殖、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基地。基地內種植有機茶1.2萬畝、有機菊花3000畝、中草藥5000余畝、有機糧食2000畝,主要栽植安吉白茶、黃金芽、黃觀音、金萱、泰皇菊、丹參等名貴品種。“良心谷”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圍繞北方茶文化,打造集觀、采、品、購于一體的4A級現代農業休閑養生旅游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響泰茶品牌。

      

      △羊流鎮三洼村村民張蓉蓉晾曬麥稈扇。

      在羊流鎮三洼村,每天有上千把扇子編織成型,銷往全國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秸扇第四代傳承人張蓉蓉帶領村民,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一把把精美的扇子,也編織著屬于自己的小康夢;樓德鎮產業園區里的秋月梨迎來采摘期,梨園內碩果累累,滿園飄香,一個個飽滿圓潤的秋月梨掛在枝頭,猶如一個個“金疙瘩”,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作為中華櫻桃的原產地,新泰市種植櫻桃面積3.58萬多畝,優質品種20多個,年產鮮果2萬余噸,總產值達5億余元……近年來,新泰市充分利用區域優勢,通過持續培育、整體創建,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百合、菊花、中草藥、櫻桃、山楂“五朵金花”和新泰優勢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據新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秀新介紹,今年年內,新泰市將新增市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2個,企業產品品牌達到20個,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0個以上。

      打造高顏值鄉村

      生態振興添朝氣

      走進汶南鎮雙山村,入目是平坦整潔的道路、綠草如茵的廣場,村內院落、文化墻等建筑錯落有致,一座座農家小康樓坐落兩旁,健身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一座新型農村社區展現在眼前。

      良好的村容村貌背后,是人人參與的暖心村風。雙山村坐落在汶南鎮風景秀麗的青云山南麓,該村通過改善村居生態環境、提高村民文明素質、開展豐富多彩文體活動3個方面的文明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開創了鄉風更加和諧、鄉貌更加美麗、鄉村更加文明的新局面。環境整治、垃圾分類、河道清理……在村里的大事面前,到處都有村民積極參與的身影。2017年,雙山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打造生態宜居的綠色家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一項民心工程。新泰市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圍繞村莊凈化、綠化、美化,加大整治投入,加快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投資600萬元打造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依托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揚水站,建設村史館、鄉愁館、揚水站公園;投資800萬元打造高崖古街,用青磚黛瓦老石板,打造高崖流水、綠水青山、農家小院等特色景觀;投資3000萬元建成“十里荷塘”生態濕地公園,將新甫山景區、濱河公園、高崖古村連成片,形成廣寧河鄉村旅游觀光帶……泉溝鎮高崖頭村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將更多資金用在民生實事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村民,打造老有所養、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住有宜居的花園式村居,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提升美麗鄉村顏值的同時,新泰市不忘豐富內涵,大力實施文化振興,86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974個文體小廣場實現全覆蓋,文化進萬家、周末大舞臺等文化活動常年不斷,愛、誠、孝、仁“四德”之花開遍新泰。在文明提升上,新泰市還充分發揮紅色資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作用,引領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和好人好事評選,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一村一落皆是景,美麗鄉村入畫來。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總要求,新泰市巧用新元素撬動鄉村振興,錨定“三個走在前”,堅持“登高望遠、奮力爭先”,聚焦有效銜接、產業興旺,正朝著建設生態高顏值、發展有朝氣的美麗鄉村不斷努力,并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措施、更大的力度,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力量。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陳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