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區凸顯都市農業特色,破解制約發展主要矛盾 鄉村振興鋪展新畫卷
437個村平均收入達到17.8萬元,汶陽田農作系統成功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榮獲“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岱岳區獲評“省文旅康養十強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岱岳區把握區位優勢,系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凸顯都市農業特色,破解制約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泰山腳下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黨建引領抱團發展
壯大村集體經濟
道朗鎮北張村曾是省級貧困村,2015年,村集體收入只有8000元,50多畝果園承包費基本是全部收入來源。2016年,北張村黨支部書記王培勇帶領幾位老黨員,每人拿出2000元,注冊成立了“林夕圓”林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組織農戶外出考察、邀請專家更新品種、購買化肥、幫助聯系銷售,結束了農民“孤身闖市場”的歷史。2017年6月,全國農改試點試驗落戶岱岳區,北張村抓住機會,高標準打造了連棟大棚,先后引入樂惠農業、綠地頭電子商務,通過村企聯建,先后發展特色民宿、墻體彩繪、林果采摘、鮮切花基地、果品加工車間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網紅村。
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主線,今年以來,岱岳區通過“理順1套工作體系、用好2個載體平臺、建強3支振興隊伍、推廣N種發展模式”,形成“1+2+3+N”工作機制。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岱岳區引導村民有序進行土地流轉,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社經營。截至目前,全區464個村(社區)都找到了適合村級發展的路子。
北張村樂惠農業項目負責人朱樂現在還有一個職務,那就是北張村“名譽村長”,經常走村串戶,為村集體發展出主意、想辦法。推動企業負責人任第一書記、“名譽村長”等職務,是岱岳區通過“組織聯建”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不僅如此,在去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中,岱岳區委組織部堅持廣開言路,聽取魯商九女峰(泰安)鄉村振興有限公司對片區19個村“兩委”班子在政治站位、組織協調、服務意識等方面的現實表現,征求對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意向人選的意見建議,為選優配強班子、推進區域組織聯建探索了新路徑。
村莊多、規模小、資源分散,常年各自為戰,發展優勢不明顯怎么辦?為突破農村發展瓶頸,岱岳區按照“黨建引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原則,組織地域相鄰、產業相輔、優勢互補的村建立黨建聯盟。同時,為把鄉村產業集約化生產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岱岳區在摸索推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了“村村抱團”的發展方式。其中,角峪鎮岳家莊村黨支部成立岱岳區昌盛葡萄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發展水果種植業。由于村內土地有限,該村黨支部探索新方式,聯合柴莊村、魯西村等8個村的300多戶村民發展大棚葡萄種植,目前,區域內已建設葡萄大棚近300個,種植戶達200戶。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收入增加40多萬元,帶動村民總體收入增加1000多元。
此外,岱岳區將各類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復制推廣黨建聯盟發展模式。截至目前,岱岳區已創建“春天里峪”“岱岳山谷”等15個黨建聯盟,涵蓋110個村級黨組織,吸收105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0家企業加入。
發展特色培育品牌
打造“岱岳良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泰安西南部,由大汶河沖積形成的大片平原土壤肥沃,特別適宜糧食生產,因處在大汶河北岸,歷史上被稱為汶陽田,今大汶口鎮、馬莊鎮就在汶陽田的主要范圍。得益于歷史悠久的自流灌溉系統,汶陽田一直是聞名于世的高產良田。汶陽田雖土壤肥沃,熱量條件卻不能完全保證農作物一年兩季生長。為實現一年兩熟,當地農民采用間作套種模式延長作物生長期,如小麥與玉米、小麥與花生、玉米與瓜類等間作套種;同時,采用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循環農業模式,保持了農業生物多樣性;通過廢物資源化利用的循環模式,保證了村莊環境衛生和汶陽田肥力持久不衰。
為擦亮汶陽田招牌,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岱岳區依托汶陽田糧食主產區,打造了5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0萬畝糧食高質高效示范基地,建立全市農作物科研育種暨新品種展示中心;堅持“良田糧用”,累計處置耕地“非糧化”恢復糧食生產8000余畝;建成4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4萬畝;大力實施“科技壯苗”行動,夏糧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了“三增長”。
“樹上摘銀,樹下掘金,林下黃精賺‘黃金’。”這句話說的就是位于天平街道耿莊村的泰山仙草谷。秋季,泰山仙草谷處處碩果累累,板栗和柿子掛滿枝頭,給山林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些果樹底下,還生長著“泰山四大名藥”之一的泰山黃精。耿莊村的土地大部分屬于山地,適合黃精生長。
擬總投資10億元、占地1560畝的泰山仙草谷,是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近年來,泰山仙草谷引導當地農民大力種植泰山黃精,充分利用山區、丘陵地形地勢特點探索綠化種植、林下種植、荒山種植等種植模式,山間、樹下及路邊隨處可見泰山黃精的身影,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1年,泰山仙草谷帶動農戶簽約標準化種植黃精面積已近3萬畝,最終將達到6萬畝。
立足優質糧食、蔬菜、林果等特色農產品,岱岳區策劃包裝了一批“岱岳良品”,通過發揮品牌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農業增值效益。其中,九女峰產業集群以高端康養農產品為主題,著力發展泰山名藥、有機茶等高效產業;岱岳山谷產業集群以食用菌和葡萄酒產業為特色,打造生態循環發展模式;鳳凰山產業集群建成萬畝櫻桃園,打響“岱夏紅”大櫻桃等品牌;汶口古鎮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汶陽田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
建設特色園區
激發產業振興新動能
來到位于祝陽鎮大路官莊村的泰安市永樂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個現代化大棚映入眼簾。走進智能出菇房,食用菌專用空調上顯示著菇房溫濕度,一旦溫濕度不適合菌菇生長,便可以對菇房內的溫濕度進行智能控制。平菇菇房內,一個個菌包上生長的平菇已經到了最后一茬;雙孢菇菇房內,員工將成熟的雙孢菇采摘下來,一筐筐運出,裝車售賣。
永樂菌業主要從事食用菌及其他蔬菜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當地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同時進行優質菌種的供應及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產品回收加工等系列化服務。“我們擁有2000畝種植基地,全自動恒溫雙孢菇生產大棚80座,年產雙孢菇4000多噸,是目前省內最大的雙孢菇單品種植基地。基地直接帶動1000名農戶從事雙孢菇的加工種植,年均增收1萬元。”永樂菌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他們還建設了有機肥料發酵區、菌種培育區、種植示范區、體驗觀賞采摘區、有機肥料加工區、冷藏加工物流區、科研中心食用菌實驗室“七位一體”“三產融合”的特色產業園,通過發展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近年來,岱岳區聚焦鎮村,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和優勢,打造了東、西、南3個都市農業組團。西部組團以道朗鎮、夏張鎮為主體,連片打造九女峰、鳳凰山兩個示范區,提質擴面、培強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和國家級園區,滿足城區市民的休閑觀光需求,變鄉村為景區;南部組團以馬莊鎮、大汶口鎮為主體,扛牢糧食安全責任,以發展優質種業為突破口,打造良種基地,成為泰城優質“糧袋子”;東部組團以范鎮、角峪鎮和祝陽鎮為主體,打造全市“菜籃子”基地。在“三組團”的建設上,岱岳區強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要素集聚”導向,著力打造一批區域中心鎮、特色產業鎮、特色產業村,實現資源互惠互利、設施共建共享、產業協同高效。
岱岳區按照“穩糧、培優、強品牌”的工作思路,夯實產業振興基礎,確保糧食安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非糧化”,做到“良田糧用”,去年以來,恢復耕地8000畝以上;培強產業龍頭,按照“高點定位、高端發力”原則,全產業鏈謀劃,突出龍頭帶動、園區拉動、項目推動,積極引進鏈主企業、上下游企業和合作伙伴,做大做強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預制菜、寵物食品等產業,現擁有國家級產業園1家、省級產業園1家、市級產業園7家;做優農業品牌,挖掘優質糧食、蔬菜、林果等特色農產品,策劃包裝一批“岱岳良品”,通過發揮品牌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農業增值效益,泰山仙草谷黃精產品榮獲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茶溪谷綠茶和紅茶分別獲第十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和銀獎。
招才引智育才興鄉
凝聚人才振興新合力
2008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的薛麗娜和男友李寧一起回到家鄉馬莊鎮承包土地,成立了泰安市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2013年,薛麗娜響應國家科技興農號召,成立了泰安市禾元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小麥育種、農業技術開發和推廣等,先后同馬莊鎮薛家莊村、北蘇村等7個村整建制建立合作關系,以村委會為單位進行良種繁育,統一回收良種,實現小麥一季每畝增收300元以上。
作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薛麗娜植根田野,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組織、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農民正高級農藝師……薛麗娜慶幸,自己扣準了事業的第一顆扣子。而近年來鄉村振興大潮涌動,一系列切實的舉措讓薛麗娜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勞動強度降下來了、農村環境也越來越好,隨著產業效益再提上去,更多年輕人回來的那一天還會遠嗎?”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今年以來,岱岳區開展“才聚岱岳·鏈通未來”專項引才活動,著重介紹岱岳區鄉村振興發展成就,吸引高校畢業生積極返鄉創業,完成青年人才引進2078人,其中,大學生1978人、碩士研究生77人、博士研究生4人、海歸人才19人。
招才引智的同時,岱岳區注重發掘培育鄉土人才,推動職業培訓機構開展2022年度高素質農民定點培訓,發動有意愿的農村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增收。在農村勞動者就業創業擴容提質方面,岱岳區著眼于解決年齡大、體質差、離不開家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開發公益性崗位3000余個,上崗2917人;發揮市場主體吸納農村勞動者就業的主渠道作用,為59個農村個體工商戶、16家小微企業發放小額創業擔保貸款75筆,共5082萬元,為40家農村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60萬元,創業實體穩定吸納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1200余人。
今年上半年,岱岳區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推動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12個項目盡快落地;聚力推動省、市、區三級示范區提檔升級,高標準打造山口鎮、范鎮2個市級示范區;成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工作委員會黨委,確定“集體發展、支部領辦、合作經營”發展模式,統一規劃12條村級增收路徑和10條保障措施,幫助指導450個村找準發展路子;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累計處置耕地“非糧化”8000余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萬畝……聚焦產業振興、鄉風文明、生態發展,岱岳區打出系列“組合拳”,擘畫著“活力岱岳、秀美強區”的鄉村振興新藍圖。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