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醫養中心重癥康復病房護士劉翠平:用愛守護 不負重托
8月30日上午,在泰山醫養中心(泰安市中心醫院碧霞湖院區)重癥康復病房,護士劉翠平和同事穿梭在床位之間,給老人翻身、擦洗、更換護理墊、檢查導管流通情況……忙完手頭工作后,劉翠平伸了伸腰,并用拳頭輕輕敲打后背。之后,她趕赴下一個“戰場”。
自2004年進入泰安市中心醫院以來,劉翠平已在臨床一線奮斗了18個年頭,她用滿腔的熱情、辛勤的汗水、優質的服務踐行著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護理服務,一頭連著患者,一頭連著醫院,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護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劉翠平看來,時刻保持奉獻之心、全心為患者服務是一名白衣天使最大的本分。
特色:把人文關懷融入護理服務
2020年11月,泰山醫養中心(泰安市中心醫院碧霞湖院區)成立重癥康復病房。根據醫院工作安排,劉翠平從龍潭路院區發熱門診調入重癥康復病房。“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在核醫學科、骨科、兒內科、發熱門診等科室工作。每進入一個新的科室,都意味著要迎接新的挑戰。”劉翠平表示,現代護理服務注重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所在科室的工作要求和服務內容。因此,護理人員唯有不斷學習提升,才能適應不同崗位的不同需求。
泰山醫養中心重癥康復病房主要收治急危重癥患者,其中又以病情復雜、基礎病多樣的老年患者居多,這些特殊狀況無疑給護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危重癥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護理,非常注重細致和精致,必須要做到精益求精。對于我來說,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劉翠平告訴記者,為增強業務本領,提高服務能力,盡快適應崗位要求,她在護士長倪軍霞的幫助和指導下,不斷學習掌握重癥護理知識和技能,并在臨床實踐中總結歸納。
按照院感防控和疫情防控要求,重癥康復病房不允許家屬進入病房探視,也不允許家屬陪護,于是,病房護理人員就承擔起了護理和照料的雙重重任。另外,在做好護理服務的同時,護理人員還非常注重人文關懷,既要保證患者生命健康,又得保證患者心情愉悅、生活快樂。“為滿足患者家屬的知情權,我們會不定期通過微信視頻等方式,讓患者家屬了解患者情況,消除他們的擔心和疑慮。”劉翠平告訴記者,依托良好的溝通和全方位的服務,患者家屬對重癥康復病房非常信任,有些患者家屬甚至將住院費用結算都放心地交給護理人員辦理。
技術:中等長度導管置入開辟新天地
為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切實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重癥康復病房十分注重新技術和新業務的開展,并取得了顯著突破,最具代表性、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超聲引導中等長度導管置入技術的成功應用。
據介紹,由于重癥康復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重、年齡高、血管條件差,且普遍具有高滲藥物及靜脈營養治療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多數患者需要中長期臥床輸液,導致患者輸液部位皮膚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鑒于這些情況,倪軍霞帶領重癥康復病房護理隊伍不斷探索一種舒適、安全、經濟的輸液方式。經過認真研討,她們決定采用超聲引導中等長度導管置入術。今年6月份,劉翠平專程到湘雅醫院進行學習,并取得了相關資格證書。
劉翠平告訴記者,與CVC(靜脈導管)相比,中等長度導管有更低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血栓發生率,與留置針相比,中等長度導管有更低的靜脈炎發生率。“中等長度導管全程采用超聲引導下塞丁格穿刺,從患者上臂置入中長導管,導管尖端位于患者鎖骨下靜脈,具有無需胸片定位、安全系數高、患者上臂活動更自由等優勢,有效減輕了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劉翠平說。
記者了解到,自8月以來,倪軍霞、劉翠平等靜療小組成員先后成功實施了多例超聲引導中等長度導管置入技術,既開創了歷史,也為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為在病房扎實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倪軍霞帶領全體護理人員秉承“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深化內涵、精細護理,讓每位患者都享受到了高標準護理服務。
由于多數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為預防老人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會按照護理級別及時為老人進行翻身和擦洗。“為老人翻身這項工作,既需要體力,也需要技巧,更需要同事之間密切配合。長期在病房工作,很多同事都患上了腰椎病等職業病。”劉翠平表示,重癥康復病房的工作量大、要求高,每名醫護人員都按照“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價值觀和“如家,如親人”的服務理念,全力以赴干好本職工作,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偉 通訊員 董曉婷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