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城融合丨一名山東農大專家在泰安的鄉村振興實踐
在寧陽縣東南部,有一個因粉皮制作而出名的鄉村,名叫“鄉飲鄉南趙村”。這個現有650戶村民的村子,從清朝時期開始就有出產粉皮、粉條的傳統,在當地小有名氣,粉皮產業目前也已成為南趙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我們南趙村獲得了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等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村子的淀粉制品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更高質量的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張教授的全力相助。”談起南趙村近幾年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鞏現喜最想感謝的便是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張仁堂。
這一切,還要從這名山東農大專家心里那個樸素而偉大的“鄉村振興夢”開始說起。
村駐地企業有了新的粉皮加工生產線
2018年6月,國家脫貧攻堅戰進入了關鍵階段。作為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黨員,張仁堂默默地在心里種下了一個有關鄉村振興的夢想。他圍繞著泰安市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發展主方向,積極主動與泰安相關部門聯系,尋找在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有急切需求的單位或農村,進而開展支部共建、產教融合,助力其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經過泰安市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張仁堂最終確定了與寧陽縣鄉飲鄉南趙村開展黨支部共建活動,從而拉開了一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持續幫扶。
2018年8月,初到南趙村時,張仁堂就發現了村駐地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每當企業加工紅薯淀粉的時候,村里都會隱約聞到刺激的氣味。我通過深入車間調研后發現,主要原因是公司設備陳舊老化、工藝落后、跑冒滴漏嚴重,這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還帶來了能耗浪費、成本增加等問題。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團隊以最快速度制定出了科學合理好的解決方案。”張仁堂說。
張仁堂及其團隊幫助企業設計新車間,確定設備,優化生產工藝,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一條嶄新的粉皮加工生產線就建成了。生產線建成后,企業環保達標了,刺激性氣味沒了,周邊老百姓樂了。“我們還實現了節能降耗,比原來降低了50%以上,光這一項,我們每年就可以節約1000多萬元。”相關企業負責人王昌瑞告訴記者,張仁堂不光幫他們抓生產,還帶領大家參加各種展銷會,把企業所開發的新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目前企業的甘薯淀粉及粉制品銷售收入高達3.2億元。
高校專家與村書記當起“鄉村振興合伙人”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產業振興。2018年8月,我來到南趙村時,村里已經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了淀粉加工企業和粉皮加工廠,但是村里的粉皮產業也面臨著如何通過新產品打開新市場等瓶頸。”張仁堂說。為實現傳統產業的提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張仁堂根據南趙村村集體產業——甘薯淀粉及粉制品產業的發展需求,深入粉皮加工車間一線,指導開發新產品。他帶領南趙村利用寧陽大棗、黃梨等特色資源優勢,通過配方調整、設備改造,研發出了紅棗粉皮、黃梨粉皮及各種蔬菜粉皮等‘五彩繽紛’系列粉皮制品與‘迷你’小粉皮。新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市場消費者的青睞,大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提高了村集體收入,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
2021年,山東農業大學開展“百名黨員專家聯百村”活動,張仁堂繼續帶領他的研究生團隊聯系南趙村,持續助力村子的高質量發展。其間,張仁堂幫助南趙村成功申報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在產業帶動下,南趙村村集體收入超過了300萬元,有力地推進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南趙村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入選全國鄉村產業億元村,并在2020年“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上被授予“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榮譽稱號。
看著村子產業發展有了新的突破,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幸福,南趙村黨支部書記鞏現喜打心眼里高興,更是把這個高校來的專家當成了自己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只要張老師在村子里,我們就覺得踏實、有奔頭。將來,我們南趙村還要在張老師等山東農業大學團隊的幫助下,利用好現在市里出臺的校城融合系列政策,繼續朝著更好、更規范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夢想。”鞏現喜激動地說。
“我將帶領我的團隊融入泰安校城融合的洪流”
今年8月25日,在全市科技創新暨校城融合大會上,作為泰安市青年科技創新獎獲獎代表,張仁堂進行了發言。在發言中,張仁堂說:“作為一名駐泰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我一直深愛著泰安,愿意結合泰安科技發展需求,積極融入校城融合發展,助力泰安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
一直以來,張仁堂也是這么做的。他帶領團隊緊緊圍繞泰安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其中就包括了擁有4000多年歷史的寧陽大棗。經過五年多的研究,張仁堂弄清楚了寧陽大棗與其他品種的比較優勢,研發出了10多款創新性產品,填補了國內外市場的空白,更好地推動寧陽大棗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山東農業大學與山東土地集團、寧陽縣于2021年共同成立了山東寧陽大棗產業研究院,張仁堂擔任院長。研究院包括生物育種、棗瘋病防治及精深加工等八大中心,全方位服務于寧陽大棗產業發展。同時,他還推動學校與泰安農高區合作共建山東省現代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并擔任理事會秘書長,研究院以開發泰山特色功能型預制菜新產品與功效作用研究為主,建成后推行“1248+N”運作模式,即一個中試車間,兩個研發平臺,四個研發中心,八個研發方向,N家食品企業共同推進。這將成為泰安預制菜產業加速發展的研發高地。
“作為一名食品科技工作者,推動當地食品產業發展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擔當。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動校城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包含了六大工程、十五項推進計劃,我們駐泰高校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我將帶領我的團隊積極投身校城融合發展的洪流中,登高望遠,奮力爭先,為泰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張仁堂表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通訊員 王靜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