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與泰山的“綠色協奏曲”
2022年第18期《求是》雜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專欄在頭題醒目位置刊發《黃河與泰山的“綠色協奏曲”》,贊揚泰安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傾力譜寫新時代黃河與泰山的“綠色協奏曲”。
《求是》雜志由中共中央委員會主管、主辦,是我國最權威的黨刊。
綠柳如煙,蘆葦蕩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鷺翩翩起舞。初秋的大汶河如詩如畫,盡展生態之美。山東省泰安市地處黃河下游,因泰山而得名。黃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貫穿東西,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東平湖與黃河相連,全市83.2%的面積位于黃河流域,是黃河下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
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沿黃河省區要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泰安市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和山東省決策部署,努力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走在前”、“作表率”。
守護黃河安瀾。碧波蕩漾,魚翔淺底,鳥鳴啾啾,水草豐美。人們驚喜地發現,隨著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白鷺、野鴨等野生飛禽的身影越來越多。公園里、水面上流連忘返的鳥兒,正是泰安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普惠民生的一個縮影。
東平湖位于泰安市東平縣境內,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作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調蓄樞紐和京杭運河復航戰略樞紐,以及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東平湖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意義重大。
近年來,泰安市全面推進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清理環湖違法建筑447處、網箱網圍水面12.6萬畝,成功打造南水北調東線第一個無人工漁業養殖湖區;
建設總投資7.83億元的東平湖蓄滯洪區防洪工程和石洼等3座分洪閘除險加固工程;
定期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推廣“人放天養、放魚養水”生態漁業模式,以魚控草、以魚抑藻、以魚凈水……
水質好了,湖水清了,東平湖猶如一顆嵌在魯西南大地上的藍寶石,吸引周邊游客前來打卡觀光,成為泰安市生態保護的一張亮麗名片。
多年來,以東平湖、大汶河等為代表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再造產業優勢。走進位于泰安市高新區的“中國制造業500強”泰開集團,百萬級凈化車間井然有序,主打的組合電器產品實現了全面國產化。2022年以來,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搶抓“雙碳”經濟發展機遇,合同訂單同比增長30%,有效帶動了泰安市輸變電產業鏈的快速成長。
解讀泰安市工業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泰安市兼顧城市生態治理和工業發展的導向,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泰安市注重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利用創新要素推動經濟可持續、綠色與高質量發展。一批綠色環保、科技含量高的好項目在泰安市遍地開花。在東平,瑞星集團投資10.3億元,建設藥業制劑項目,成為國內該領域唯一一家綠色全產業鏈制藥企業;位于肥城采煤沉陷區的20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項目,實現了生態修復和資源化的高效利用……2022年上半年,泰安市共簽約項目172個,總投資740.6億元,簽約項目落地開工率49.4%。
黃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古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泰安日報記者 陳陽/攝
為做好企業全周期服務,泰安市著力打造“1545”企業開辦服務模式。“1545是泰山的高度,也體現了新時代泰安的速度。‘1545’企業開辦服務模式讓企業開辦更加便捷,相比2018年提速5倍,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近5000萬元。”泰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厚植鄉村沃土。羊流鎮的泰山百合園,搭上了泰山區域生態修復的“快車”。這片覆蓋周邊16個村的“花海”,占地26000畝,既有百合花的種植、深加工,也有組培育種、物流配送、觀光旅游,建起了以百合為中心的生態產業鏈。
“我們選中這個地方,就是因為這里生態環境好。”惠美農牧負責人吳愛杰說,“曾經這里沒電、沒路,但現在成了香飄全國的‘萬畝花海’。”從無人問津到花香四溢,泰山百合園在產業和生態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目前,泰安市培植起肥城桃、泰山茶、泰山板栗、東平湖水產品、泰山大櫻桃等多個產值超1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了九女峰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多個村企聯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示范點2個,山東省美麗休閑鄉村5個……產業與生態并進,塑形與鑄魂共抓,鄉村振興美好未來可期。
記者手記:
從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到“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念茲在茲,作出重大部署。泰安市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傾力譜寫新時代黃河與泰山的“綠色協奏曲”。
《求是》雜志記者 狄英娜 泰安日報記者 柳 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