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 > 正文
  • 多項全國第一!山東文物工作亮點紛呈

      9月13日,記者從全省文物工作電視會議上獲悉,近年來,山東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實施方案》《關于山東省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構建起系統完備政策保障體系,“堅持保護第一”“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讓文物活起來”等理念深入人心。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文物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各項文物工作亮點紛呈。

      文物保護管理全面加強,文物安全長效機制逐步完善

      近年來,全省完成可移動文物、黃河文物、涉水遺產、石窟寺等資源調查,文物家底不斷充實。全省不可移動文物登錄國家數據庫3.35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286萬余件/套、實際數量558萬余件,居全國第三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226處,居全國第九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968處,居全國第一位。此外,儒家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一位,鹽業遺址、古港口碼頭、近現代海防設施及歷史建筑分布密集。全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達183處,石刻類不可移動文物2400余處。公布第一批水下文物保護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海上絲綢之路”、青島老城區申遺工作扎實開展。積極對接黃河國家戰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重大戰略、重大文化工程,加強重大片區文物保護,“三孔”“三孟”、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漢墓等重點修繕保護工程順利推進。齊長城遺址保護全面加強,實施“紅黃綠段”保護管理,開展衛星遙感圖斑監測,建設省市縣三級監管平臺,人防、技防、物防能力顯著提升。

      圍繞保障文物安全,山東相繼組織開展了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文物法人違法案件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文物安全百日攻堅集中行動,堅持“有線索必核、有案件必查”的原則,嚴格依法督辦各類文物違法案件。各級政府文物安全主體責任逐級壓實,多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打擊文物犯罪、整頓文物流通市場、排查整治火災隱患、文物法人違法案件整治等工作有力有效,“文物安全天網工程”全面實施。

      “海岱考古”品牌持續擦亮,為實證中華文明提供有力支撐

      山東深入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山東課題研究,積極推進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等關鍵領域考古項目,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滕州崗上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省入選累計達到20次、項目23項,位居全國第四。2021年,山東大汶口遺址、城子崖遺址等6項考古發現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三位。

      考古研究工作多點開花,2019年以來,山東組織實施考古發掘項目329項,發掘面積23.79萬平方米,接近十年來考古發掘項目總數的70%。崗上遺址、西孟莊遺址、跋山遺址、稷下學宮遺址、瑯琊臺遺址等取得重要考古發現,在實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構建山東古代歷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展山東沿海、威海灣定遠沉艦等涉水文物考古,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甲午海戰研究提供了嶄新資料。基本建設考古工作有效推進,為全省重點建設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文物有效利用實現新突破,“讓文物活起來”取得新成效

      山東各類博物館發展到647家,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革命紀念類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等六個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位。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598家,全年接待觀眾達到8000萬人次。博物館展覽展陳水平不斷提升,“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大哉孔子”榮獲“優勝獎”,“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等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文旅融合持續深化,一大批文保單位、遺址遺跡、文博場館、古鎮古村納入旅游線路,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180處,其中建成景區并開放620處,是全國第二個開展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省份。全省建成紅色旅游景區近百個,2019年以來紅色旅游累計接待游客超過兩億人次,收入超過1000億元,帶動就業60多萬人。

      創新文物全媒體傳播,強化主題宣傳,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影響廣泛。積極打好對外交流“文物牌”,“一帶一路”文物保護交流合作成果豐碩,中外聯合考古取得新進展。

      革命文物工作扎實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形成新亮點

      截至目前,全省共收錄可移動革命文物9.4萬余件,其中珍貴革命文物3233件/套,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認定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97處。全省93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數量居全國第一位。成立全國首個省級革命場館和高校融合發展聯盟,創新舉辦“山東省紅色文化主題月”,打造紅色文化活動品牌。實施建黨百年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開展“8個100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紅色故事追述歷史系列短視頻獲評2022年度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六家展陳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

      文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依法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在文物治理領域,山東頒布實施了《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保護傳承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立法取得重要進展,《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在起草制定。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有序推進,文物保護審批效能逐步提升,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和“一次辦好·一窗受理”全面實現。

      山東省政府將“文物保護巡查”列入公益性公共管理類崗位,首批確定齊長城公益性巡查崗位860個,山東是全國首個一次性將長城保護員全部納入公益性崗位管理的省份。資金保障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以來,山東共爭取國家文物保護資金22.17億元,位居全國第二;省財政2016年以來撥付省級文物保護資金6.88億元,有力支持了文物事業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依盟 張春宇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