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家所需作為高校科研所向
加快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研究設立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專項,布局建設集成攻關大平臺……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就推動高校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全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高質量、更大貢獻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出部署。
高校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創新能力快速提升、重大成果持續涌現、體制機制改革縱深推進,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重要貢獻。也要看到,高校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化布局不足,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撐不夠等問題仍然突出。高校著力加強有組織科研,才能實現高校科技工作轉型發展,讓科技創新實現建制化、成體系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
國家所需,科研所向。科學研究要在未知世界里尋找自然、社會運行的密碼,是一項自由探索的工作。但我們必須要看到: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科技創新不可或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正是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所在;將國家進步和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過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轉變為國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有助于避免各行其是的分散發展、重復建設的資源浪費,形成推動發展的最大合力。
通過有組織科研,我們才能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從科技創新的主要類型上看,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原動力,需要通過有組織科研不斷實現重大原創突破;技術創新要聚焦于現實應用,需要有組織科研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尤其是作為中國發展“命門”的關鍵核心技術,無論是打好種業翻身仗,還是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都必須通過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攻克難關、補齊短板,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
有組織科研涉及高校科技工作指導思想的調整,也涉及高校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的變革。總的來說,項目組織上,要從被動的“接單式”向主動謀劃、主動服務轉變;平臺建設上,要從“自由生長”向定向培育轉變;團隊建設上,要從“戴帽子”向重實戰轉變,發現造就科技人才及創新團隊;支撐引導上,要從資源引導向綜合施策轉變,更加注重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這“四個轉變”,將成為未來檢驗學科和大學建設質量水平的重要標準。
有人說,有組織科研,是下一個十年高校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題詞。過去一個時期,高校科技工作發揮了自由寬松、學科交叉、基礎深厚的優勢,取得很大成績。未來,高校科技工作要實現再次跨越,僅靠自由探索是遠遠不夠的。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追求,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廣大高校必將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堅強支撐。(鄭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