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下”視角看泰山——讀大型史詩畫冊《天下泰山》
兩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泰山之巔由衷感喟:“登泰山而小天下”。后人觀察與理解泰山的“天下”視角由此建立:天下成為泰山的底色,泰山成為天下的尺度。大型史詩畫冊《天下泰山》正是基于這一視角,對泰山進行了全方位的描繪、闡釋與演繹:泰山是泰安的泰山、齊魯的泰山,更是中華的泰山、人類的泰山。
以“天下”視角看泰山有兩個維度:“小天下”和“廣天下”。“小天下”指以泰山之高點看“天下”——這一維度更為強調泰山格局之寬博,凸顯泰山之自信與自立;“廣天下”指以泰山為基點看“天下”——這一維度更為強調“天下”視域之廣大,凸顯不同文化間的共享與共生。《天下泰山》以“小天下”為體,以“廣天下”為翼,守中正,重匯通,充分挖掘并展示了歷史泰山、自然泰山、文化泰山、世界泰山、人類泰山的風貌神韻。
“天下”視角下的泰山意涵主要體現在泰山文化表達力、社會影響力、精神引領力三個方面。文化表達力重在揭示泰山的精神特質;社會影響力重在觀照泰山社會功效的發揮;精神引領力則重在強調泰山在新時代所應具有的品格價值和未來意義。
郭沫若先生“泰山應該說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的論斷是對泰山文化表達力的最好詮釋。近年來,泰山研究從資料整理到文化分析諸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特別是周郢150萬字《泰山編年通史》的出版更是泰山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果。但從總體上看,較之全面、深刻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目標,我們對泰山文化表達力的歸納與深化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泰山特質的認知尚不夠清晰。泰山是具有青山與青史雙重獨特性的自然地理實體,如開創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人文雙重遺產的先河等。但泰山不同于其他自然地理實體的特質是什么?泰山的這種特質又具有什么樣的內在結構?1997年,筆者在論文《應建立泰山學》中提出:“泰山的特質在于山石、神鬼、帝王,在于三者之間那種特殊而奇妙的三角關系。”對這一命題的學理研析和論證闡釋還遠未深入進行。二是對泰山與傳統文化契合點的把握尚不夠精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干的儒、釋、道諸家在泰山均有具體生動的體現。目前人們多從現象層面看待泰山與儒、釋、道之間的關系,對泰山形質與諸家思想精神的對應性、耦合性缺乏精準分析。三是對泰山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內在機理的辨析尚不夠深刻。帝王封禪是泰山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切入點。由此開啟的泰山對傳統文化的全方位承繼遵循了什么樣的路徑?這種承繼如何由廟堂到江湖?如何使泰山由青山而進入青史?對于個中理路,目前尚未見有說服力的嚴謹論證。
泰山社會影響力表現在泰山旅游、因旅游品牌而形成的產業乘數效應、山城一體的生態宜居美譽度等。近年來的疫情讓泰山旅游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但旅游的收縮期也客觀上成為人們對泰山旅游的冷靜期、沉淀期、反思期。泰山旅游曾在硬件建設、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創造過山岳旅游的輝煌,但泰山旅游在主題深度、內涵積累等方面還存在著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泰山深邃廣闊的歷史文化意蘊以及大汶口文化元素尚未在泰山旅游中得以充分體現等。作為第三產業的泰山旅游對泰安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但泰山旅游的品牌效應只能為泰安經濟社會的發展錦上添花,而無法為第一、第二產業中的短板雪中送炭。產業自身的發展還要靠產業自身。對于如何看待泰山旅游在全局發展中的作用,有一些認識誤區尚須厘清。泰安城因山建,山城相依。如何借助泰山社會影響力把泰山優勢轉換成城市的宜居優勢也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課題。
新時代的泰山精神引領力主要體現于泰山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提升泰山、泰安的當代形象,泰安市近年來嘗試從不同角度來總結概括泰山的內涵、地位與價值,如“天下泰山,中華泰安”“中華泰山,國泰民安”“登泰山,保平安”“登高望遠,奮力爭先”等。這些概括既溯源泰山歷史文化背景,又具有鮮活的時代特點。如何在此基礎上,更聚焦、更前瞻地深化、拓展泰山的這種精神引領,并使之與傳統根基更契合、與時代脈動更同步、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呼應,仍需要更縝密地研析、更精準的判斷、更貫通的考量。
《天下泰山》的出版為泰山文化表達力、社會影響力、精神引領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畫冊以257幅精彩圖片、4萬字精要闡釋、8開本精致裝幀,構建起泰山文化表達的“泰山意象”,拓展了泰山社會影響的視域時空,深化了泰山精神引領的時代品格。
《天下泰山》為泰山文化表達力提供了新意象。讀圖時代的文化表達需要新手段、新形式。《天下泰山》以圖文并舉的方式,溯古及今、由表及里地建構了具有綜合性、學理性意義的特定意象——“泰山意象”。“泰山意象”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實體化表達。泰山從南麓至山頂被劃分為陰司、人間、天庭三重空間:以蒿里山為中心的區域為陰曹地府。以岱廟為中心的區域為人間社會,以泰山極頂為中心的區域為天庭上界。人們登泰山的過程被形象地詮釋為充滿艱辛的登天過程。自然的人化與人化的自然,在泰山得到具象而生動的體現。在政治意義上,“泰山意象”是君權神授的證明。泰山封禪客觀上在天命與人世之間構建起了一種制約平衡機制:它既能用以證明朝代興替的合理,同時又能對執政者形成一種重要的威懾與壓力。在文化意義上,“泰山意象”是博大包容的體現。孔子仁、義、禮、智、信思想與泰山之厚重、挺拔、端正、篤實形象相類相通。在泰山,儒、釋、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切地實現了場所合一、儀軌合一、效用合一。在審美意義上,“泰山意象”是雄健陽剛氣質的象征。從泰山與其伴山徂徠山的比照中,能夠觀照泰山的審美風格:泰山如陽剛的豪放詩,徂徠山如秀美的婉約詞;泰山如宏大磅礴的交響樂,徂徠山如曼妙抒情的小夜曲;泰山如質感強烈的寫實油畫,徂徠山如簡約輕盈的寫意水墨。
《天下泰山》為泰山社會影響力拓展了新領域。畫冊由景及物,由事及人,由近及遠,從多個角度展示了泰山、泰安的時空縱深。畫冊圖文既有層巒疊嶂的壯觀,又有云蒸霞蔚的奇幻;既有逶迤蜿蜒的盤道,又有林木掩映的寺觀;既有古人登臨的遺跡,又有峻厚流美的碑刻。泰山游客中既有襁褓幼兒,又有白發老者;既有邊疆同胞,又有海外游客。畫冊還以山瞰城,由城眺山,將泰山與泰城一體通觀,再現了城在山麓、山為城依的總體風貌。畫冊放寬視界,關注到泰山影響的傳布:南抵福建、臺灣,又至南極科考泰山站;北達京冀、東北,更到位于黑龍江漠河的“中國最北點”,都有泰山及泰山石的形跡。
《天下泰山》為泰山精神引領力豐富了新內涵。在新時代,要強化泰山精神引領力,必須站得高——以人為中心,看得遠——以時代為經緯,講得準——以思辨為引領。泰山精神引領力的靈魂是人。泰山是政治山、宗教山、藝術山,是皇帝的山、神鬼的山、文人的山,但歸根結底,泰山是普通百姓的山!泰山與人的關系是泰山精神引領力的核心。近年來,泰安市著力塑造了“泰山挑山工”形象。“泰山挑山工”所體現的意志品質已超越其實用功能而成為泰山時代精神的寫照!對泰山精神引領力的塑造必須有“廣天下”的胸襟。對泰山精神引領力的錘煉必須以人文思辨為圭臬。要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思考“泰山是誰”“泰山從哪里來”“泰山到哪里去”,讓泰山精神引領力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源自歷史、通向未來!總之,要將傳統視角與當代視角結合起來,將本土視角與世界視角結合起來,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唯此,泰山精神引領力才能在更高的層次上獲得更大的生命力!
“天下”視角下的泰山既有基于“小天下”傳統的深厚歷史底蘊,又有基于“廣天下”視野的人類命運情懷。《天下泰山》為我們進一步強化了“小天下”的骨氣、“廣天下”的志氣和思接古今、視通內外的底氣。
【文 鹿鋒】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