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賦能,實現全網、全程、全時、全域欠薪監管 我市擦亮“安薪泰山”品牌
數據賦能,實現全網、全程、全時、全域欠薪監管
我市擦亮“安薪泰山”品牌
“從去年5月開始做這項工作,每個月工資都會按時打到銀行卡上,從未發生過拖欠工資的情況。沒有后顧之憂,我們干活更安心了!”近日,在泰山區徐家樓街道新華片區三期棚改項目務工的張震,按時足額領到了工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1月,我市被確定為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支撐根治欠薪工作的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市積極作為、狠抓落實,開發建設了“安薪泰山”智慧監管平臺,實現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互聯互通,與山東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業務協同,通過數據賦能,實現了全網、全程、全時、全域監管,積極打造“樂業泰安·安薪泰山”治欠品牌。
管源頭匯聚根治欠薪“一個庫”
7月11日,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在實時查看監管平臺時發現,東平縣茂元·貴和蘭亭二期建設項目存在人工費未足額撥付預警。面對可能發生的欠薪隱患,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立即下發風險提醒函,督促項目及時撥付人工費。7月18日,建設項目完成撥款,解除了欠薪預警。
為切實提升欠薪治理信息化水平,我市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市本級大數據平臺以及“安薪泰山”智慧監管平臺數據,將根治欠薪有關數據整合,實現根治欠薪的數字化治理、信息化監管,做到了對欠薪問題的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實施信息化監管以來,執法人員將各平臺推送的問題線索和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對相關企業進行風險分析和信用畫像,為開展重點監管、主動預防提供了有力保障。”泰安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隊長李健表示。
管流程擰緊根治欠薪“一條鏈”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綜合醫技樓暨公共應急臨床中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項目施工現場有農民工485人,實行嚴格的實名制管理,并通過人臉識別設備進行考勤。
“通過落實一系列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改變了過去承包人拿錢跑路、農民工四處討薪的局面,也避免了出現工資數額糾紛的現象。”項目施工負責人李少華說。
我市歸集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了項目鏈、勞動關系鏈、工資支付鏈閉環監管模式,將開設農民工工資專戶、工傷參保作為辦理施工許可的告知要件,切實做到一項目(標段)一賬戶,要求專戶開設30日內將項目納入監管平臺,確保所有在建項目應納盡納。同時,我市在項目開工前,督促施工企業安裝人臉識別考勤設備并與監管平臺聯網,進行實時考勤;在項目開工后,督促企業與每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上傳監管平臺。此外,我市通過平臺加強對人工費撥付的監管,規定每月10日前人工費撥付不到位的,由人社部門下發風險提示函,行業主管部門責令整改。
管重點筑牢根治欠薪“一座壩”
整治實名制信息虛假、政府及國企投資項目欠薪是根治欠薪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通過數字化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市在“安薪泰山”智慧監管平臺設置視頻監控模塊,實現工地現場在線監管,筑起“電子圍墻”,并逐步運用AI計算方式對未通過實名制通道進入現場的工人信息進行比對甄別,有效治理實名制信息虛假問題。同時,我市在政府及國企投資項目推行輔導期制度,依托市大數據平臺,及時全面掌握項目的資金來源、手續辦理、招投標等信息,做到開標即介入,專人全程輔導,驗收合格方可上監管平臺,防止政府及國企投資項目出現欠薪問題。
“如今,全市欠薪投訴案件數、涉及人數、涉及金額持續下降;農民工實名制覆蓋率、人工費撥付金額、農民工平均工資大幅提升,有力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玉亮說。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文潔 通訊員 李健 徐璐 審核 王婷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