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信用+數字金融 為城市發展注入“信動能”
“當初建養豬場,我們急需一筆小額貸款,一開始在建設銀行APP上申請的額度是3萬多元,后來建設銀行通過“裕農快貸”APP授信系統調取了我的公共信用報告,額度提升了近5萬元,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新泰市東都鎮生豬養殖戶王崟卜感激地說道。
近年來,新泰市持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升級,進一步拓展農村金融服務數據應用維度,優化涉農信用服務體驗,深入推進智慧信用+數字金融融合,促進農村信用體系“數字化”升級。2022年,新泰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探索創新,強力攻堅“信用+征信”融合,利用一個月時間,先后到省建行、泰安分行、新泰支行多次對接,對系統互聯方案進行了不下10次的修改,攻破信用平臺和征信平臺的最后一道網絡關,3月31日,實現新泰智慧公共信用體系平臺與建行“裕農通”APP實現互通,可綜合信用主體負債能力、流動性風險、職業身份、盈利能力和規模等量化評分增信,需要貸款的新泰市民可以根據個人信用報告評級,在原有的額度上進行適當提額。目前,目前已交互信息3386次,支用余額2672萬元,尚屬全省首例,攻破了社會信用平臺與金融征信系統的信息壁壘。這是新泰市信貸融合推進“信用新泰”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之一。
除此之外,新泰市還建成農村信用管理子系統,扎對農戶實行“身份+信用”的綜合關注評估,實開展農戶評級授信和用信工作,增加對“表彰獲獎、道德品質”等居民農戶的貸款優惠力度,積極開展農村信用建設示范村、信用鄉(鎮)創建評定工作,通過示范創建、以點帶面,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的誠信意識和守信能力。各金融機構精準識別農戶貸款需求,紛紛開發“惠農貸”“富民貸”等信貸產品,強化農村信貸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和風險防控,逐步實現了“整村授信、戶戶有信”的授信全覆蓋目標。截至目前,全市涉農貸款余額445.4億元,比2021年末增加 21.6億元,提高了5.1個百分點,金融生態更加優化,鄉村全面振興根基更加夯實。成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和農戶1946家,有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夯實鄉村全面振興根基。
如何把信用價值轉化為企業生產力,一直是新泰市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的重要課題。2022年以來,新泰市緊密政銀企關系,召開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完成現場簽約項目28個,總金額65.8億元。扎實開展金融輔導員制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90余家企業,發放貸款22億元。大力推介“信易貸”,目前,入駐平臺企業達28817家,累計成交490筆,發放貸款63.93億元。
新泰市續拓展人行征信和稅務評價信用信息共建共享范圍,先后將15240戶(次)納稅人的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共享至市人行征信系統及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施綜合信用評定,實現稅銀信用深入互融互用,以稅授信、促信。駐新金融機構紛紛推出諸如“稅融e貸”“納稅e貸”系列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信貸產品。目前,累計為732戶納稅信用度高的企業發放貸款3.9億余元。
“我們新泰蘭和化工技完成改之后急需一筆資金啟動生產,多虧了新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上的信用評定,我們成功申請到了泰安銀行的1000萬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新泰市蘭和化工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紀營說。如今,新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上的信用評定已經成了各金融以后進行貸款審批的重要評定。
為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發展活力,讓金融活水“貸”動產業發展,新泰市在創新在創新在92臺“泰好辦”自助服務機、微信小程序、“愛山東”APP上上線信用報告自助查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城區+鄉鎮”查詢打印信用報告全域覆蓋,以此持續開展貸前人民銀行征信信息和社會公共信用信息“雙查詢”機制,創新推出小微企業“惠企信用貸”企業庫,新泰市財政專門設立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入庫信用企業可享受最高1000萬元純信用、無抵押普惠小微貸款。截至目前,發放“惠企誠信貸”1190戶,3.16億元,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信用當錢花”成為了現實。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尹燕紅 通訊員 曹淑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