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 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6%
8月17日下午,泰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泰安市上半年經濟形勢有關情況,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統計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登高望遠、奮力爭先”,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克服超預期不利因素影響,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升,主要經濟指標承壓向前,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2.4億元,同比增長3.6%,與全省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2.1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584.8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795.5億元,增長2.1%。三次產業比例13.3:36.7:50.0。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 新的動能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市工信局以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為總抓手,深入落實各級穩增長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穩步釋放、生產運轉加快改善、市場活力逐步回升,工業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上半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其中有10個行業增速超過20%;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重點培育的13條產業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15.2億元,同比增長9.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1.2%;新增2個省“雁陣形”產業集群、新增4家領軍企業,分別達到8個、10家;新能源裝機比重達到50.8%,高于全省約15個百分點。
為助推科技企業發展,市科技局深入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開展了“科技企業創新升級助力行動計劃”,科技企業培育實現量質齊升。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522家,比上一年度凈增154家,同比增長41.8%,再創歷史新高。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較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6.7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9.9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1.8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 重點領域支撐加強
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促發展的關鍵抓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強化重大項目策劃儲備,健全服務機制強力推進,統籌各類要素保障項目建設,推動項目快建設、快見效,確保投資穩定增長,夯實經濟發展后勁。上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7%,居全省第3位,為全市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市堅持把項目策劃,作為抓好經濟工作的首要環節,瞄準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國家和省重大戰略和重大規劃、全市重點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泰安各方面優勢特色,組建工作專班,全面開展調研,組織多層次培訓,分領域策劃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黃河重大戰略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社會民生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目前,614個項目納入市重點策劃項目庫,概算總投資4210億元;其中209個項目達到預可研程度,162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
上半年,我市重點領域投資增長加快,工業投資增長10.3%,制造業投資增長16.2%;技改投資增長11.5%,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5.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0%。新動能投資持續迸發,“四新”投資增長18.0%,較前5個月加快5.2個百分點,占比達到48.0%,提高2.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7.7%、30.4%,較1—5月份分別加快1.6個、24.2個百分點。
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在項目策劃、項目落地、保障項目建設上再加力,著力構建策劃儲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良好發展格局,全力突破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建設,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項目支撐。
消費市場逐步恢復 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今年以來,市商務局立足“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精心研究、精準施策,有力促進了城鄉消費市場繁榮活躍。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8.4億元,同比增長2.8%,居全省第1位。其中6月當月,全市共銷售家用乘用車8789臺,實現汽車業零售額14.77億元,增長76.8%,增速居全省第1位;四類家電共銷售30133臺,實現家電業零售額1.9億元、增長106.7%,增速居全省第1位。6月份以來,全市旅游各行業加速恢復,泰山景區日接待游客量恢復到萬人左右。
為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緊抓我市納入全省第二批省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的機遇,市商務局在主城區率先建成了10個便民生活圈。同時,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鼓勵扶持新時代商廈、新泰青云、泰山新合作等縣域商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推動寧陽縣爭創“省級城鄉高效配送示范縣”;發揮東平縣“鄉鎮商貿中心建設引領縣”的帶動功能,不斷加快農村商業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提檔升級。
此外,今年以來,我市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1%,低于全省0.3個百分點,其中糧食類、居住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分別上漲5.4%、0.1%、2.1%。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2元,同比增長4.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011元、12439元,分別增長3.0%、5.1%。
農業生產穩定 外貿外資增長 發展支撐更加有力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基礎地位不斷夯實。上半年我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92.6億元,同比增長6.0%,居全省第7位。糧食種植面積同比增加7.96萬畝,糧食產量增加2.54萬噸;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3.65萬噸、4.98萬噸、11.53萬噸;水產品實現產值11億元。肥城市及全市4個鄉鎮、58個村被認定為第二批省鄉村振興示范單位;岱岳區及全市6個鄉鎮、82個村列入第三批創建名單。
外貿外資較快增長,總體呈現量增質升。上半年我市進出口總額157.7億元,同比增長42.6%,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25.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32.4億元,同比增長69%。實際使用外資3.58億美元、增長92.8%,居全省第3位;其中,制造業完成2.62億美元,占全年任務的83.3%,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此外,我市先行指標平穩向好,發展支撐更加有力。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124.5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85.7億千瓦時,分別增長4.2%、增長1.5%,分別居全省第7位、第6位。全市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396.8億元、3866.9億元,分別增長10.9%、13.0%,均居全省第8位。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49個百分點,降幅居全省第1位;不良貸款處置率居全省第1位。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2.8%,居全省第6位;實有市場主體增長8.9%,居全省第4位。
總體來看,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亮點多、韌性足,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全市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我市將聚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按照“目標不變、標準不降”的工作要求,錨定全年目標任務,更大力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高標準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攻堅三季度、決勝四季度,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