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 奮力書寫強區新篇章 泰山區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區十年紀實
巍巍泰山聳,灼灼日月新。
在泰開精密鑄造公司新能源汽車電動機散熱件制造車間,隆隆的機械聲奏響了泰山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律節奏;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如火如荼,煥然一新的樓房見證了泰山區民生建設的溫度;新興項目相繼簽約,專精特新企業加速培育,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2萬戶,欣欣向榮的市場經濟彰顯了泰山區充滿活力的前進勢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山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砥礪前行,奮力爭先,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民生事業厚重溫暖、生態環境山清水秀、文明建設聚力鑄魂,書寫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創新開放
發展實力更強勁
近日,我市調整公布了科技創新型企業50強名單,泰山區有14家企業入選,原有12家企業全部通過復審,并新增山東威寶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思科賽德礦業安全工程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獲批數量居全市第一。
這只是近幾年泰山區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做好本土企業培育外,泰山區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引進培育外貿企業324家,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6%。同時,泰山區注重科創引領,累計有125家企業被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省級以上科研平臺達到63家。泰山區申報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22人,居全市第一位。全省首家、國內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泰山區。
據統計,去年泰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9.86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59億元,其中,稅收占比達到90.2%,連續多年居省、市前列。同時,產業結構在動能轉換中迎來蝶變,去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8:27.2:71,形成了輸變電設備、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食品醫藥等多條主導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連續5年位居全市前列。相繼榮獲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等榮譽稱號,并以全國第二名成績成功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擁有農業雙“國字號”園區的縣(市、區)。
聚焦實事
做好民生福祉大文章
2021年5月,泰山區岱廟街道金星片區改造回遷工程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讓原來受困于惡劣居住環境的片區居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2022年3月,泰山區啟動以財源街道松園小區為代表,涉及47個項目、267個小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近年來,泰山區聚焦民情民意,做好民生福祉大文章,連續數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持續推動居住環境大改善。
道路管網是助力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也是牽引著民心的“神經末梢”。近年來,博陽路、萬官大街、擂鼓石大街中段東段等24條重點市政道路相繼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153.3公里。在今年公布的10件為民要辦的實事中,泰山區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方面明確提出將啟動實施謝過城大街東段等道路建設,對康復路進行修復改造,博城路安裝路燈30個,并對泰前街道等5個街道(鎮)40公里農村公路改造提升,以提高道路通行便捷性。
在7月30日舉行的泰山區中小學教育集團揭牌儀式中,泰安六中教育集團、泰安東岳中學教育集團、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財源街道倉庫路學校教育集團成立揭牌。這是泰山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又一大手筆“力作”。今年,全區將教育擴容提質工程列入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新建幼兒園8處,文化中專實訓綜合樓等學校建設工程加快推進。
近年來,針對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泰山區累計民生支出98.13億元,對民眾關心問題靶向發力、攻堅克難,交上了一份又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建成馮玉祥小學、泰山區第二實驗學校等各類學校47所,新增學位3.8萬個,招錄教師660余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9.21%,“大班額”問題按省定標準化解,城鄉教育資源更趨均衡;全國首家“慢病互聯網醫院”泰安微醫線上正式運營,創建國家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國家級群眾滿意衛生院2家,疾控體系更加完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保障不斷增強,落實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6%和98%;建設“幸福食堂”30處;新增城鎮就業3.72萬人,城鎮失業登記率穩定在4%以下。
打造優勢
鏈式產業不斷增長
在4月25日舉行的泰安市重點產業招商推介暨線上簽約儀式上,泰山區總投資達84.5億元的8個重點產業項目線上簽約落戶;在7月17日舉行的全市第二次集中開工儀式上,泰山區集中開工1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6億元;在中天泰和智能制造產業園,企業通過攀高附強,與北京建筑機械化研究院企業合作實現資源整合,預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實施的研發項目可達100余項,形成知識產權200余件……
過去幾年間,泰山區堅持強產業促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質效齊增。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39家,實現營業收入222.5億元;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80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8.8%,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6%,均居全市第一位。泰安普瑞特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8家企業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省“瞪羚”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速恒物流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大唐宅配被列入全省首批綠色工廠名單。
先知者主動,后覺者被動。今年,迎著新型工業強市建設的浪潮,泰山區錨定“打造都市工業主陣地、當好全市產業‘路由器’”的目標定位,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積極投身“五大比拼、兩大問效”活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該區圍繞“3+1”現代產業體系以及13條產業鏈升級發力,在工業發展“3+1”產業格局中,提出充分發揮數字經濟作為引擎的支撐和驅動作用,為紡織服裝、現代食品、高端裝備制造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加新動能,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該區聚焦13條產業鏈“新賽道”,堅持項目招商引資“聚”在鏈上、鏈條產業成片發展“聚”進園區,樹牢“鏈式發展”思維,強勢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區建設。據統計,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1%,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5%。
回眸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只有對標看齊,才能方向不偏、行穩致遠。”泰山區委書記張培峰表示,泰山區將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狠抓項目建設,在項目謀劃、招大引強、優化服務上聚焦發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力爭到2026年,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20家,實現6家以上本土企業上市。同時,聚焦民生,持續實施片區改造、路網體系改善、城市管理強化等民生實事項目,抓好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創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休閑農業重點區,做大做強泰山茶、苗木花卉、生態奶業、有機蔬菜四大特色產業,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切實用好關鍵舉措,確保高質量發展任務落實落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秦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