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家企業首次入選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
近日,福布斯中國公布《2022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山東濰柴動力、歌爾股份2家企業入選,且均屬首次。
企業的創新力如何評價?對這一概念的界定,仁者見仁。福布斯中國制定的評價維度包括創新能力(企業研發投入,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企業治理(企業的數字化程度,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過往三年的核心財務指標表現)、創新驅動的市場優勢(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產品可替代程度)以及企業社會形象等方面。同時,以關注創新力為核心,評估企業發展與組織擴張。
在今年入選的50家公司中,來自新能源相關領域的企業占比最高,共有18家。其中,濰柴動力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濰坊的標志性企業,其科研陣線從傳統發動機領域,到新能源、智能駕駛、車聯網等前沿和基礎研究領域越拉越長、越鉆研越深,持續引領中國裝備掌控核心技術。
提升企業創新力,研發投入是關鍵。此前濰柴動力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企業的研發投入達到85.7億元,同比增長3.3%,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4.2%,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企業必須看清研發費用投入的重要性,以及研發費用投入后的回報增長。”濰柴動力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
事實的確如此,依靠持續的科研投入,濰柴動力近年來贏得了先機:在柴油機方面,本體熱效率全球首次達到51.09%,可實現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0%;在新能源方面,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濰柴積極布局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氫內燃機、甲醇等多條技術路線,滿足市場多元需求,其中氫燃料電池產品核心性能指標行業領先。
濰柴動力提出,“到2025年傳統業務穩居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業務引領全球行業發展,成為受人尊敬的智能化工業裝備跨國集團”。
而作為此次在消費電子領域入選的兩家企業之一,歌爾始終重視研發創新,近5年研發投入累計逾130億元,連續6年奪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研發實力榜單冠軍。至今已累計申請專利27000余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14000余項。
以優質人才驅動企業創新活力。在濰柴、歌爾,人才被置于企業發展的最頂端,這毫不夸張。
在歌爾股份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光學專家在國外,企業欲把其引進,董事長姜濱一年飛了七八次,說服他加入了歌爾,并且幫他把家庭也從國外搬到了國內。
千方百計引才,董事長帶頭出任“引才專員”,管理層全部承擔引才任務,依托人力資源部門設立“人才聯絡員”,累計向推薦引進人才的員工發放激勵獎金2000多萬元……這是歌爾對人才引進的規格和邏輯。
“買設備不如買技術,買技術不如買人才”。在濰柴動力,2019年從哈工大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的譚治學,常年奮斗在企業自主研發的一線,現在已是濰柴發動機研究院的院長助理,成為集團高端人才的典型代表之一。百萬級年薪的高端人才在濰柴已成為常態。
濰柴集團現已集聚研發人才5000余名、博士300余名,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5人、省級高層次人才32人、市鳶都產業領軍人才19人。
數字賦能為企業創新力提供了強力支撐。歌爾股份的一套模具由上千個零件組成,復雜與精密程度可想而知。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快速轉型大背景下,如何保證模具的生產質量和效率?答案是數字賦能。目前,歌爾已建成8條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
據了解,歌爾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結合邊緣計算、數據中臺、AI等技術,搭建數十個歌爾數字化智能應用,完成了涵蓋產線柔性配置、工藝仿真、生產計劃優化、智能倉儲等十大場景的實施落地,打造歌爾新一代智慧工廠,實現從傳統自動化、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企業創新力就是未來競爭力。當前,企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濰柴動力與歌爾股份的生動實踐與鮮活案例再次證明:千難萬險面前,企業的未來,關鍵在創新、出路在創新、潛力在創新。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兵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