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為何選擇山東?
地理往往預設了對未來的想象,而交通則會改變對地理的預設。
7月28日,在濟南召開的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會議上,印發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方案(2022-2025年)》,成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的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預計2035年基本建成。
這個會議的意義和影響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示范區”的建設將進一步構筑山東發展新格局,打開人們對山東未來的想象空間。
那么,什么是交通強國示范區?為何選擇山東?它的未來又會怎樣?
強國先強“路”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陶淵明筆下的向往生活,但也是交通閉塞的真實寫照;“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是李白口中的感慨,也曾是中國眾多區域與世隔絕的現實;“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是文人心中的浪漫,也是交通阻隔的無奈。
這一切的閉塞、阻隔與無奈,隨著新中國成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化作往日云煙。
如今的華夏大地上,隧道橋梁跨山過河,公路鐵路縱橫南北,機場港口星羅棋布,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交通運輸縮短了時空距離,“不與秦塞通人煙”已成往事;交通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物流、快遞暢通全國;交通深刻改變了城鄉面貌,休閑度假隨時可以享受“雞犬相聞”的田園生活,興之所至就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今天的“路”不再是單純的陸上交通,而是海陸空各種運輸方式從各自發展逐步轉向互聯互通、融合發展,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高鐵等成為我國靚麗的名片。
在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迅猛發展的今天,交通被賦予了更為豐富而立體的內涵。“交通強國示范區”的建設并不是簡單的架橋修路,而是涵蓋新技術、新基建、新業態、新規制的全新模式,從交通大國發展為交通強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
建設交通強國是發展的題中之義,而“示范區”則要起到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創造成績、創造經驗、做好示范,為交通運輸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創造成績、創造經驗、做好示范,其意義和責任不可謂不重大。
強路有齊魯
山東能夠被選為全國首個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在于其獨特的區域條件、良好的硬件基礎和雄厚的交通產業,這里幾乎具備了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的全要素、全產業,而且其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在山東更具有示范作用。
01
獨特的區域條件
山東毗鄰渤海、黃海,地處南北交界處,東西貫通黃河流域廣闊腹地,是我國東部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重要樞紐,省內公路、鐵路、海運、內河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齊全,幾乎涵蓋了現在所有交通運輸方式。
與此同時,半島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交通建設難度大,在融入全國交通網絡中容易被邊緣化。建立示范區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性問題,也正因如此,山東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02
良好的硬件條件
山東交通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截至2021年底,山東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727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319公里,居全國第3位;山東公路通車里程28.8萬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83.9公里,均居全國第3位;山東民用運輸機場達到10個,居華東地區首位,形成“兩樞一干七支”機場格局;通用機場達到15個;山東港口吞吐量突破15億噸,集裝箱量突破3400萬標箱,分別穩居全球第一、第三位。
03
雄厚的產業支撐
交通發展離不開產業基礎支撐。山東軌道交通、船舶制造、汽車制造、智能裝備等產業發達,為交通產業提供可靠的產業保障。
比如青島作為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搖籃”和“高地”,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全國首創干散貨碼頭智能管控平臺和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在青島港上線運行,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日照港建成。
此外,山東重卡、智能裝備等企業實力雄厚,這些將有力助推交通運輸轉型發展。
任重而道遠
山東的高速公路起步比較早,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山東高速公路完成了從0公里到2500公里的跨越,一直領跑全國。1990年全省公路已達3.9萬公里,其中一、二級公路6000公里,居全國之首;已建成港口25處,各種泊位141個,港口密度為全國第一。
此外,山東還首次提出“海上山東”的概念,一場跨越世紀的海洋開發潮在山東半島風起云涌。
海上山東
為實施“海上山東”戰略,山東提出以國際市場為導向,靠科技興海,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把傳統海洋產業與新興海洋產業結合起來,建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海洋交通運輸、濱海旅游、海洋能源、海洋機械制造及海洋服務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海洋產業體系。
1998年底,山東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14公里,躍居全國第一,擁有“全國公路看山東”的美譽,第一的桂冠一直持續到2006年。
進入“高鐵時代”,山東交通發展勢頭卻不如之前迅猛了。
2018年,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落到了全國第8位,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的不足20%。高鐵出省通道只有1條,省內高鐵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在全國高鐵網絡快速成型時,山東高鐵建設顯得有些步履蹣跚。
交通映射現實。這段時間也正是山東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時期,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朱利安·西蒙指出:“如果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那么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環境。”
山東在交通方面落后,有地域原因,也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性等原因,但更多是因為思想不夠解放而錯失發展時機。
后來,山東意識到問題,痛定思痛,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使得山東交通在全國排名中實現趕超。
2020年底,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110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1367公里,由2016年底的全國第13位躍居到第3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73公里,由2017年底的全國第10位躍居到第5位。
短板在彌補但依然存在諸多不足,迄今為止,未實現地級市通高鐵、航空航線開發不足、港口建設同質化等問題依然存在。而如今,“示范區”建設是山東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面臨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示范區”如何建設
《實施意見》從強化互聯互通、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三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務,其中要求要持續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實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拓展濟南、淄博、濟寧、臨沂、棗莊等內陸無水港物流功能,全力保障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要有效加強國際交通開放聯通,加快發展中日韓陸海聯運,統籌推動中亞、中歐班列擴量增效,完善國際海運航線布局,增開或加密國際全貨機航線,加快國際寄遞能力建設;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優化“門到門”物流服務網絡;要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支持青島港建設“中國氫港”,加強內河船舶防污染實時動態監管。
《實施意見》切中山東交通發展的要害,毫無疑問,山東的交通事業發展將登上新的發展階段,助推山東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同時,這一過程也面臨著無數困難和挑戰,科學規劃、資金支持、有效運營、科技創新等每個環節都需要高度智慧支撐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們相信,在建設交通強國的“山東答卷”上,山東人一定能夠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