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評論丨無廢城市:重新定義“廢物”與資源
□ 陳曉婉
《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近日印發,16市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什么是“無廢城市”?它描繪的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的空中樓閣,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通過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相對于“大量消耗、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粗獷發展方式,“無廢城市”概念的提出和落地,改變的是看待固廢的態度和城市發展模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綠色低碳兼而得之提供了可行路徑。
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棄物。尤其是伴隨城鎮化的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產生的垃圾和廢物數量還在不斷增長。比如,曾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垃圾圍城”,一度是不少城市面臨的嚴峻挑戰。再比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資源環境問題逐漸顯現,甚至一些地區因為處理不好資源與發展的關系,出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
要解決這些難題,僅靠增強后端的垃圾處理能力無法在根本上破局,需要在源頭上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改變“大進大出”的發展方式。而要改變城市發展對資源的依賴,不僅要節流,更要開源——對“資源”和“廢物”進行重新定義,用得好,固體廢物也可以是潛在的資源。
2018年底,國家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致力于解決的不僅是城市發展中面對的生態環境問題,更是城市的發展模式問題。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實現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進而降低固廢對環境的影響。從入選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威海市的實踐看,發展模式的轉變,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面向固廢產生的大頭工業領域,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工業綠色轉型升級,能在源頭上有效減少固廢的產生。而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逐步擴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規模,則能大大提升綜合利用能力,降低貯存處置量。農業方面,“廢”的定義和去處更應當被重新審視。整縣域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就近就地還田利用,為實現農牧業循環發展提供了路徑。再以回收、處理等環節為重點,還能進一步提升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水平。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促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都能助力“無廢城市”建設,垃圾分類、裝配式建筑等,都是很好的實踐。
從這些著力點看,“無廢城市”作為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它看重的不僅是環境保護,還在于讓經濟發展的資源利用率更高、發展成色更好。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從城市整體層面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對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解決好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廢物之間的矛盾,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山東是經濟大省,生產生活等各領域固體廢物產生量較大,從城市層面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固體廢物,建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低、循環利用水平高、填埋處置量少、環境風險小的長效體制機制,將有力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