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扎實做好民生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著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下半年,宏觀政策如何全力保障民生?群眾關切事將取得哪些進展?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專家和學者。
多措并舉辦實事
上半年,局部疫情延宕反復、國際局勢復雜嚴峻,對經濟和民生的影響超出預期。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推進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實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提升。
看醫療,疫情防控面臨重大考驗,全國各地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看養老,關心關愛老年人的扶持政策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領域詐騙得到集中規范整治;看助困,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未參保失業人員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進一步加大……
“上半年民生領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馮文猛表示,民生保障各個環節都讓老百姓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還比較多,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根據宏觀政策制定的目標任務,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繼續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加快各項政策落地效率。國務院還專門派出了督查組,對各地穩增長促就業等情況進行監督。與此同時,對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餐飲業、旅游業等服務業出臺了系列幫扶措施。預計全年民生工作可達到預期效果。”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表示。
全力以赴兜底線
“我國2.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大多數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基本養老金。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和物價有所上漲的情況下,中央財政仍不遺余力支持養老金持續上漲,切實保障了老年人基本生活。”馮文猛說。
據悉,下半年,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將更多體現在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上。比如,對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由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繳費檔次的養老保險;密切關注物價變動情況,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為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發放救助金。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賈維周表示,下半年,將重點加大對困難群眾特別是失業人員、未就業大學生等群體的救助幫扶力度,做好生活困難的失業和靈活就業人員、易返貧致貧和低保邊緣人口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指導各地開展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切實提高社會救助服務質量。
千方百計促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就業工作,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其中提出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積極推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留工補助“免申即享”,這是助企穩崗保就業的關鍵舉措。
李長安認為,我國宏觀政策緊緊圍繞就業優先這個目標開展,將就業指標視為宏觀調控的優先考量。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微觀措施加快落地,上半年就業逐漸走出低谷。前6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9%,城鄉困難人員就業穩中有增,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50萬人。
馮文猛表示,下半年應當重點關注就業問題:一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措施落實落細;二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尤其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為他們求職就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認為,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仍需付出艱苦努力,各級人社部門應以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為抓手,加強調度,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努力完成各項就業目標任務。(經濟日報記者 敖 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