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老兵返鄉創業 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眼下,在位于新泰市放城鎮的3500畝有機榛子產業園里,漫山遍野的榛樹整齊排列、郁郁蔥蔥,一顆顆又大又圓的榛子掛滿枝頭、飽滿誘人、壓枝欲墜,榛農們穿梭其間,不停采摘,綠水青山間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現在經過測產,鮮果每畝能達到1500斤,咱們的果子比主產地東北提前半個月上市,所以價格能達到8塊一斤,純收益每畝能達到1萬元左右。”談及收益,山東省至臻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田軍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1982年,在青島警備區當了8年兵的田軍退伍回家,在放城鎮鎮獸醫站上班。工作過程中,他發現畜禽產品有極大市場空間,便辭職從事畜禽業。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田軍又注冊成立勞務公司,主要在兩廣、云貴和福州等地承攬維修高鐵業務。
2018年,在家鄉鼓勵新泰籍客商回家創業政策的感召下,63歲的田軍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回到家鄉選擇二次創業,成為一名“新農人”。
“一開始想種日本大蘿卜,然后曬蘿卜絲出口。當時東店子村正好有400畝扶貧地無人承包,我就流轉過來了。”有了地后,田軍發現流轉的土地都是丘陵地,土質瘠薄,也無水澆條件,根本不適合種植蘿卜。后來,經多方考察,他發現榛子管理簡單,榛果耐儲存,經濟效益也突出,于是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榛子。
“搭臺唱戲,臺子是搭起來了,但要唱好這出戲卻絕非易事。”說起創業之難,田軍這個山東大漢直搖頭。放城鎮地處丘陵,要想栽樹,先得通過深挖樹穴解決土地貧瘠的問題,僅僅這一項,老田就開支了100余萬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老田就先后投入了300多萬元,這讓老田心里沒了底。恰好此時,當地政府幫助他申請的130多萬政策扶持基金猶如雪中送炭,給他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我曾經是軍人,軍人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一定要打贏這一仗。”樹種下了,如何管理成了難題。困難越大,越是把田軍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給激了起來。他一方面自己通過在網上學習、走出去學習,逐漸摸索出了一整套管理榛子的經驗,一方面聘請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王貴禧做園區顧問,進行苗木繁育、新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
榛子扎下根,綠了荒山,富了鄉親。經過五年的發展,如今的榛子園已初具規模。目前,園區共栽種榛子面積3500多畝、39萬多株,不僅盤活了周邊6個村的土地資源,還輻射帶動附近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對此,放城鎮三小莊村村民楊富全感觸頗深,“以前,俺家2畝多地也就是種點花生地瓜、一年下來掙不著幾個錢。現在流轉給園區后,俺在這里打工,一天干8個小時,工資100多塊錢。”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田軍還還探索開展榛子深加工和鄉村旅游,每到榛子成熟上市的季節,都會吸引眾多游客來此體驗采摘和豐收的樂趣。記者在園區見到市民葛連華時,他正帶著孩子穿梭在榛子林里忙著采摘,“這不,孩子正好放暑假,帶孩子出來玩,聽說這邊的榛子熟了,過來帶孩子體驗一下田園風光,也讓孩子體驗一下農民的辛苦。”
在規模發展榛子園的同時,田軍正向榛子種植、榛子深加工以及旅游業三產融合發展邁進,并通過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下一步,園區在一產上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力爭在5年內發展到1萬畝,二產上新建一處日加工能力30噸、占地4000余平的榛子加工廠,做深做細榛子油、榛子食品等深加工,三產上大力發展發展農家樂、賞花游、采摘游等旅游產業,形成以有機榛子為主導、林下中藥材為補充、休閑康養為拓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產業綜合體。園區總項目建成后,年生產加工榛子可達1.5萬噸,銷售收入2.6億元,稅收2000萬元,可帶動就業1000余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尹燕紅 通訊員 趙潔 楊民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