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山東夏糧產量是這樣測算出來的
8月2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夏糧生產相關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夏糧生產數據,從面積來看,全省夏糧面積6007萬畝,比上年增加13.8萬畝,增長0.2%;從總產來看,全省夏糧總產量528.32億斤,比上年增加0.88億斤,增長0.2%,呈現面積、總產“雙增”的良好局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山東貢獻。
那么夏糧產量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呢?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總統計師張燕麗介紹,山東夏糧產量統計調查工作由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按照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組織實施,調查內容包括夏糧播種面積和產量。“我們嚴格履行獨立調查、獨立報告、獨立監督法定職權,各環節工作依法依規、科學規范。夏糧播種面積采取對地抽樣調查的方式。在夏糧播種時期,我們在全省126個縣(市、區)抽選了2098個樣本村,在23萬多個調查地塊開展實地調查。調查員手持PAD電子調查工具,根據電子地圖信息找到對應地塊,現場登記每個地塊種植作物的品種和面積。最后根據調查地塊的數據進行科學推算,得到全省夏糧播種的總面積。”
夏糧單位面積產量主要通過“實割實測”取得,包括踏田估產、抽取實測地塊和實割實測三個步驟。在夏糧成熟收獲前,先進行踏田估產,通過察看小麥畝穗數、穗粒數及總體長勢,獲取調查地塊的預計單產數據,并據此抽選出實測地塊。小麥收獲期間,在每個實測地塊隨機割取3個10平方尺的小麥樣本,經過脫粒、晾曬、測水雜和稱重等環節,測算出地塊單位面積產量,并以此為基礎,推算全省夏糧單產數據。將播種面積與單位面積產量相乘得出全省夏糧總產量。
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致力于不斷改革完善夏糧產量統計調查的方法、手段。對地抽樣調查的調查地塊每隔幾年就要重新抽選,今年就在開展樣本輪換這項工作,充分應用遙感等空間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夏糧產量統計調查水平。連續7年開展小麥空間分布測量和長勢監測,并在部分市縣應用無人機開展實地調查。積極探索遙感估產新方法,利用遙感影像開展小麥單產估算課題研究。高新技術、高科技設備的綜合運用,提高了農業統計調查現代化、科學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夏糧產量數據質量。
針對今年夏糧復雜嚴峻的生產形勢,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充分發揮快速、靈活、高效的“輕騎兵”優勢,對夏糧生產全過程進行跟蹤監測,每半月調度一次苗情長勢,圍繞春耕備耕、田間生產管理、疫情及極端天氣影響、農資價格變化等開展了20多項專題調研,全面掌握支持農業生產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農業生產一線的快速調查信息,確保夏糧產量數據真實可信,切實有效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毛鑫鑫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