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壓縮空氣儲能團隊:在推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中敢為人先、頑強拼搏
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壓縮空氣儲能團隊是一支年輕的、充滿朝氣的團隊,團隊成員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年都是黨員干部,團隊發揚中科院人“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工作作風,專挑技術上的“硬骨頭”進行重點攻堅,成功研制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寬負荷多級壓縮機、高負荷多級膨脹機和高效緊湊式蓄熱、換熱器等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核心設備,建成的國內首套鹽穴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解決了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依賴化石燃料和系統效率較低的技術難題。系統整體設計壽命可達30年以上,系統電—電效率達60%以上,系統技術及性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有力推動了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
維護人員在廠區介紹膨脹機的發電工藝。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丙寅 攝
初心如磐潛心科研
齊心協力融聚智慧
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壓縮空氣儲能團隊堅守初心、潛心科研,面對一個個科研難題,他們奮勇前行,齊心協力融聚智慧,攻克難關。
從2004年起,該團隊就開始了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研發工作。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裝備包含壓縮、膨脹、蓄熱、釋熱、儲氣、釋氣等復雜的熱力學過程,是典型的多過程非線性耦合系統,同時,它又不同于傳統熱力學循環系統,并不形成封閉的熱力循環,而且其輸入、輸出負荷不穩定,導致系統常處于變工況甚至非穩態運行狀態,傳統的熱力學方法不能完全適用,這就需要對熱力學分析方法、過程耦合和能量傳遞機理系統地開展研究。
面對復雜的研究工作,該團隊的青年們,變壓力為動力,全部盯上、靠上,以肥城1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為依托,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做系統實驗和仿真時,方案反復迭代,他們經常為了得到一個滿意的實驗結果而加班工作到深夜,最終,他們成功突破技術瓶頸,解決了技術難題。
不畏艱苦頑強拼搏
堅守一線攻克難關
據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侯虎燦介紹,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主要工作原理或者其工藝流程,就是要解決新能源間歇性不穩定性的難題,為電網供應可靠穩定的電力資源。在網上電力比較充裕的時候,采用電動機拖動壓縮機工作,將常壓空氣進行壓縮并儲存在地下鹽穴中,在壓縮儲氣的過程中,還會對級間熱量進行回收,儲存在蓄熱器中,這個過程就像我們日常使用打氣筒會發熱一樣,這種熱量在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直接耗散了,造成了能源的浪費。在用電高峰期或網上電力緊張的時候,地下鹽穴的高壓空氣會被釋放,攜帶儲存的熱量一起推動膨脹機做功并帶動發電機發電,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風車一樣,只要一吹,風車就能旋轉起來,這個旋轉過程就能帶動發電機發電,在整個儲能和釋能過程中,網上峰谷電價差對儲能的經濟性是利好的。
記者了解到,肥城先進壓縮空氣儲能調峰電站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中的新能源綜合開發項目,被列入省重大建設項目名單。
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壓縮空氣儲能團隊為保證電站工程順利建成,主動申請長期駐扎在施工一線,嚴把工程質量關。該團隊在每道工序前都編制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技術交底,充分做好施工準備;技術人員堅守一線,跟班作業,及時找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工程因不符合質量要求而返工;工期緊張時,他們還會主動放棄節假日,日夜趕工。
侯虎燦告訴記者,在電站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大多是突發的,有些是難以想象的,而且還經常會遇到天公不作美的時候,這些情況時不時地會打亂他們既定的工作安排,導致工期不可控。晚上在現場加班的時候,有時也會遇到暴雨天氣,這時,他們就會打著雨傘繼續堅守,深夜回到辦公室后還要接著開會。艱苦的工作環境沒有讓他們退縮,他們不畏艱苦、頑強拼搏,克服重重困難,精心組織、科學施工,搶回了工期并保證了質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9月23日,肥城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順利實現投產并網,同年12月,成功入選2021年度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侯虎燦還告訴記者,肥城10MW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建設還得到了各級政府和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他們的支持使儲能電站的建設更加順利。
如今,這支年輕的隊伍再次立足時代前沿,發揚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技術研發和工程建設中,向新的目標發起沖鋒,為加快山東地區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變革貢獻青春力量。
【泰安日報社·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丙寅】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