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王祥:花果皆書本,田園亦課堂
半月談記者 張文靜 程楠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伏龍坪小學是一所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體的小學。學校校長王祥堅持“四時花果皆書本,半畝田園亦課堂”的育人原則,自2019年起打造“生長式”新勞動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勞動觀念與勞動情感,使之初步樹立社會擔當意識和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向下扎根,向光生長
2018年11月,王祥就任伏龍坪小學校長。學校共有330多名學生,其中63%為農民工隨遷子女。初到學校,他發現,不少學生普遍內向、不自信,不敢主動和人打招呼,但這些學生展現出極高的動手能力。
針對學校學生的特點,王祥決定在全校打造“生長式”新勞動教育體系,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付出的價值和收獲的喜悅,并藉此拓展孩子們的成長空間。
伏龍坪小學數學老師龐志文(右)給學生教授蔬菜栽種技巧 張文靜 攝
“四時花果皆書本,半畝田園亦課堂”。秉承“在自然中生長”的辦學理念,學校自2019年起累計開設50多門勞動教育課程。烹飪、木藝、編織、糖畫、剪紙、電器維修、菜園打理、動物養殖、機器人編程、智慧農業……各種勞動教育課程,讓孩子們收獲滿滿。
伏龍坪小學六年級學生唐銘駿在老師的指導下,愛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用溫水熬制好糖水后,她迅速用長勺舀起熔化的糖汁,在光滑的石板上飛快畫出造型。唐銘駿說:“糖畫越學越喜歡,既鍛煉動手能力,也考驗耐力。”
在伏龍坪小學的戶外廚房,五年級學生孫志超頭戴廚師帽,手拿大勺,翻動著炒鍋里的雞腿。孫志超說,他在學校學會麻辣雞腿、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家常菜。“媽媽要工作,奶奶年紀大了,我也可以做飯。”
3年來,學校通過勞動課程幫助學生樹立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自理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更加熱愛生活。
“向下扎根,向光生長。”王祥說,他希望勞動教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勞動觀念與勞動情感,豐富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提升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勞動課程改變課堂形態
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讓伏龍坪小學學生獲得比同齡人更多的快樂。他們可以在農業教育實踐基地了解種植、加工和收獲的全過程,也可以在動物養殖園里萌生愛護生命的價值觀,在木工坊、剪紙坊里收獲創意的樂趣。
不僅如此,學校還通過“雷鋒日”“親子勞動周”“勞動實踐月”“種植季”“生長季”“收獲季”等特色勞育活動,引導學生按農時開展相應勞動,如春天的春播儀式、夏天的勞作競賽、秋天的采摘節和收獲節。
王祥介紹,為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勞動課程,學校不僅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勞動競賽等活動,還以發放“我是龍娃小勞模”獎章、兌換“勞動實踐籽幣”的方式,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勞動教育打破學科壁壘。這里的老師個個“身懷絕技”,語文老師能教舞蹈、數學老師能教種菜、音樂老師能教編織、體育老師能教電器維修、美術老師能教糖畫制作。
在學校操場上,音樂老師葛彩霞和10多名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坐在小板凳上,享受著麥稈編織的快樂。她說:“借助我的特長,學生增強了動手能力,我也收獲成就感。”
處處能實踐、教育即生活。王祥說:“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不僅有助于滿足師生全面發展,激發教師從教熱情,也可以充分挖掘家長的育人智慧,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3年來,學校邀請家長中的平凡勞動者、社會上的勞模工匠走進課堂,使家校社育人力量得以發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