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土”添實業,不讓“肥水”流外田 ——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助力鄉村新發展
站在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的山頂向下望,山坳兩側的層層梯田線條蜿蜒、錯落有致,生態采摘園成方連片,遠處的樓房鱗次櫛比。銀色的堤壩,碧綠的池水,共同交織成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生態畫卷。幾十年前,安家莊村還是吃水靠人挑上山,外來媳婦愁嫁的“窮山溝”,而如今早已改頭換面,變成了村集體年收入實現300余萬元的省級景區化村莊。“家鄉的變化離不開安家莊村人的奮斗,但如果沒有保護好這片水土資源,一切都是空談。”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吳曰勝說。
? ? ? ?據了解,安家莊村地處山坳處,地面起伏落差大,土壤層薄,水土流失現象十分嚴重。但近十幾年來,在泰山區水利局等相關部門的協作指導下,安家莊村從自身實際出發,強調綠色發展和經濟效益齊頭進,開梯田、修溝渠,寫好水土保持大文章,成功創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為鄉村騰飛發展奠定了穩固的條件基礎。
? ? ? ?多措并舉,“科技示范園”助推鄉村風貌煥新顏
? ? ? ?安家莊村地處山區,山坡陡、耕地少,曾經人們環保意識差,亂砍伐亂開墾,“天上下大雨,地上流泥水”的景象十分普遍。水土流失導致土層變薄,村民新一輪的開荒辟地,最終陷入了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后來隨著村民觀念不斷變化,也慢慢意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安家莊村開始積極行動起來,特別是利用近幾年時間打造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吳曰勝說。
? ? ? ?據了解,安家莊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占地約1.5平方公里,是以“科技示范、生態產業、科普宣傳、娛樂休閑”為主題,集技術推廣、科普宣傳、理念引領、典型示范、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該示范園為技術推廣型科技園,分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示范區、生態產業示范區、生態自然修復示范區、宣傳科普區4個功能區。“自2020年以來,區水利局先后投入600多萬元資金,積極幫助安家莊建設示范區。” 泰山區水利局負責科技示范園區創建的同志介紹說,根據區域水土流失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指導村里采取生態修復、坡面水系調控、溝道綜合治理、生態產業和美化人居環境等措施,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整治。
? ? ? ?盛夏烈日下的安家莊初心湖碧波微漾,遠處山上的梯田錯落有致。該負責人介紹,生態修復指對園區內荒草地、稀疏林地等采取封育管護措施,加快林草植被自然恢復,防治水土流失;坡面水系調控措施主要包括攔、截、引、蓄、排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過建設梯田、引排水溝渠、蓄水池等,科學調控坡面水系;溝道綜合治理則包括攔水堰壩、谷坊、護岸工程和水塘等水土保持措施等等。“這原來只是一片水塘,周邊都是沙土斜坡,蓄水能力不強,同時還有危險隱患。”該負責人指著初心湖說,“如今這里已修起了堤壩棧橋,蓄水能力提升了,既安全又美觀,同樣也成了村里果樹澆灌的重要水源處。”該負責人說。
? ? ? ?據了解,截至目前,示范園區共保存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35公頃,其中石坎梯田(經果林)16.6公頃,水土保持林118.4公頃,堰壩15座,蓄水池3座,水塘2座,截水溝220米,生態漿砌溝道護坡2.5公里,修建環山道路4.6公里。
? ? ? ?水土保持搭起鄉村振興的“大舞臺”
? ? ? ?“你看這一株靈芝可以摘了,單這一個就能賣50多塊錢。”在安家莊村的泰山赤靈芝大棚里,吳曰勝向記者展示已經養殖成熟的泰山赤靈芝。品相飽滿的泰山赤靈芝宛如一朵朵褐金色的小傘,為安家莊撐起了經濟發展的一片藍天。據了解,安家莊在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的基礎上,對園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以茶、杏、石榴、大櫻桃、蘋果、靈芝和苗木、花卉為主的農業特色產業。安家莊投資40余萬元建成的6座泰山赤靈芝大棚,由市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與山東芝人堂藥業公司簽訂回購協議進行深加工,帶動高效農業實現“一產接二連三”。
? ? ? ?走出赤靈芝大棚,遠處幾間造型別致的庭院建筑在青山綠樹間分外顯眼——那是村里打造的特色民宿。吳曰勝說,水土保持好了,環境自然更美了,安家莊的“活路”也就更多了。安家莊充分利用養護好的綠水青山資源,聘請山東農業大學專家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建設了 200畝杏林、50畝櫻桃和100畝蘋果采摘園,并在此基礎上成立鄉村旅游公司,建設高端民宿項目,每年舉辦觀賞節、采摘節等活動,為游客提供吃、住、游、娛一條龍服務,全面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和速度。
? ? ? ?發揮創新示范作用,打造水土保持“示范課堂”
? ? ? ?六棱磚護坡、框格植草護坡……在初心湖畔的宣傳科普區,這里分別展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幾種護坡方式。據負責人介紹,科技示范園在建設發展中堅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綜合開發相結合,因地制宜,形成了適宜區域實際和發展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模式,包括梯田高效開發模式(即高標準梯田+水肥一體化灌溉+水土保持高效經濟林果開發+設施農業)、生態溝道系統治理模式、邊坡生態防治模式、水美鄉村模式等,發揮了很好的探索創新和引領示范作用。目前,園區已輻射帶動周邊9個村莊協同發展,為7000多名群眾送去技術和發展服務。
? ? ? ?“另一方面,我們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知識普及工作,全面展示‘安家莊經驗’,將園區打造成水土保持的‘示范課堂’。”負責人說,目前已在園區路邊和人流密集區等重要位置,布設了水土保持知識牌,建設了人工降雨水土流失演示系統,布設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各類植物科普牌,廣泛開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和知識普及,并全年向中小學生和全社會免費開放。
? ? ?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秦浩 攝影記者 陳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