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85后”大學生放棄城市高薪工作返鄉當“村官” “俺們這個‘小李書記’就是村里的寶貝”
7月18日上午9時,在距離肥城市邊院鎮駐地向東8公里的東向南莊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士凱正在村委辦公室里與幾名老黨員交流著前幾天外出學習的心得。辦公室東面的墻上擺放著的30多項榮譽證書和牌匾,是自李士凱當選村支書以后村里發展一路向好的見證。“俺們這個‘小李書記’就是村里的寶貝?!崩宵h員們滿意地說。
當2014年李士凱放棄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當“村官”時,村民們并沒有想到,同樣還是那片土地,同樣還是那群鄉親,理念一變,年輕的“小李書記”就讓村子出現了大不一樣的變化。村民們的錢包鼓了,腦袋活了,村子也從之前的薄弱村變成了現在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示范鄉村。在鄉親們的心里,這都少不了“小李書記”的功勞。
成長
從項目經理到“小李書記”
1986年出生的李士凱并沒有想到,自己在28歲時能夠成為家鄉的“村官”。
李士凱是土生土長的東向南莊村人。2007年,李士凱從山東建筑大學畢業后,選擇從事建筑安裝行業,并在興潤建設集團從工程預算員一路做到了項目經理,在濟南、青島、煙臺、北京等省內外多地承包工程,年產值超過了1500萬元,分到他手里的薪資很可觀。事業干得紅紅火火的李士凱在村里小有名氣。
2012年春節期間,李士凱回東向南莊村過年,沒想到村里的老書記這個時候找上門來。原來,當時村“兩委”的主職干部都已年過五旬,雖說平時還能勝任調解鄰里矛盾的工作,但在帶領村民致富這件事情上已是力不從心。老書記看中了李士凱腦子活、對家鄉有感情、見多識廣,便主動上門做工作,邀請李士凱回村領頭,改變村里落后的面貌。
“當時老書記說得很懇切,但我內心特別糾結。一是因為我在集團的發展還處在上升期,二是因為我在管村治村方面沒有經驗,鄉親們會不會信任我、支持我還是個問題?!崩钍縿P說,不僅自己打退堂鼓,家里人也擔心他干不好,耽誤村里的發展。就這樣,李士凱委婉拒絕了老書記的請求。后來,老書記帶著村“兩委”成員多次上門,讓他打消顧慮,并告訴他“村‘兩委’和老黨員都是他的后盾”。
看著在村里干了20多年、一心為了村民未來的老書記期待的眼神,李士凱思量再三,終于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回村,帶著鄉親們走上幸福路!2014年,他放棄了項目經理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參加換屆選舉并成功當選,成為村民們口中的“小李書記”。當時的他不僅是東向南莊村第一位有著大學學歷的村書記,也是全肥城市最年輕的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行動
用拓寬的4米路面贏得村民信賴
這個看上去高高瘦瘦、白白凈凈的年輕人能領導好村民、帶著村子發展嗎?不僅村民心里犯嘀咕,當時已經在村“兩委”干了24年工作的李偉也有些懷疑。“我們都知道‘小李書記’是大學生、有文化,也知道他在外面干工程、見的人多,但是村里的許多事情并不是單靠書本上的知識就能解決的,如何與村民打交道更是一門需要自己摸索的學問。”李偉知道,這個從大城市回到村子里的“小李書記”要受些委屈、吃些苦頭了。
“只有多干事,村民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這是李士凱剛當選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村里修路?!拔覄偦卮謇飼r,只有兩條主干道是水泥路,其他的小路都是土路,特別難走,而且我發現進村的主道路特別窄,只有5米寬,很多第一次來東向南莊村的人都容易忽略這條進村的路,所以我決定從修路開始干起。”李士凱說。
然而,事情并不像李士凱想的那么簡單。當時村莊道路兩側都是村民種的樹、搭建的障礙物,大家雖然支持修路的做法,但卻不同意將自己家的東西清理掉。在修路的過程中,“小李書記”處處碰壁。為了得到村民的支持,李士凱發動村里有威望的老黨員、村民成立協調小組,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一點一點地改變鄉親們的想法。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所有的道路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提升,并鋪上了瀝青。一條條干凈平整的道路讓村民看到了李士凱的良苦用心,曾經的質疑也逐漸轉變為稱贊。
最終讓李士凱贏得村民信賴的是進村主道路的路面拓寬工作。由于路的兩邊涉及鄰村的土地,多年來,東向南莊村“兩委”一直就土地問題與鄰村進行協調,可沒能解決,這讓村民們十分掛心。2015年,為了讓路面得到拓寬,李士凱連續1個多月,每天一大早就到鄰村進行協調,并商量道路的清障和占地補充工作,最終,進村的主道路被拓寬至9米,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問題要逐個擊破,總能得到解決。”工作結束后,李士凱將這句話記在了自己的工作筆記本上,也牢牢地記在了自己的心里。
致富
帶領村民“多從土地里賺錢”
行走在東向南莊村的道路上,只見房屋排列整齊,大片的玉米地和村民曬在路上的麥子似乎在訴說著今年的豐收故事。去過多個地方的李士凱清楚地知道,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發展與基層建設,但東向南莊村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是一個傳統的平原農業村,所以他只能帶領著鄉親們“多從土地里賺錢”。
李士凱以實施土地流轉為抓手,積極推動新型農業發展。沿著東向南莊村的主道路一直向南走,一片桃林十分引人注目。這是山東農業大學一個教授團隊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試驗田,也是李士凱向邊院鎮爭取下來的“村校聯姻”項目。該項目在東向南莊村共流轉土地300余畝,每年可為村里增收10多萬元?!艾F在村里還在種地的村民都在60歲以上,我們打算逐步將村里的1700余畝土地流轉起來,學習先進村的經驗,實施規?;?、機械化農業生產,讓村民得到可觀的收入。”李士凱的腦海里浮現出新的致富想法。
2021年,李士凱帶領東向南莊村大力發展石磨面粉加工項目,建成了石磨面粉加工生產線,并在村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注冊了“莊戶小磨”商標,充分利用村里汶陽田生產優質冬小麥的優勢,生產加工石磨生態面粉、石磨黑小麥面粉?!皬?021年11月份投入生產至今,這個項目已經幫村集體增收近6萬元,接下來,我們將引入電商,進一步拓寬面粉的銷售渠道?!崩钍縿P告訴記者,此外,村里還通過土地流轉發展了苗木經濟、育種經濟,目前,村集體每年的經濟收入都是60多萬元,他對東向南莊村3年內實現“集體收入過百萬”的目標很有信心。
村里的收入穩定了,農村人居環境自然也要得到全面改善。李士凱將民生實事放在與村莊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投資260多萬元,硬化道路達2.8萬平方米,還為村民修建了黨群廣場、主題公園,增設了路燈等,讓大家的生活每天都有新鮮感?,F在,在東向南莊村,只要提起“小李書記”,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盡管在任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8年時間里,遇到了一些困難,受了一些委屈,但每當我走在這片土地上,看到‘鄉村振興夢’正一點一點實現時,便能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今年36歲的“小李書記”真正感受到了“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實習生 屈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