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發揚光榮傳統 不斷開創新時代擁軍興武新局面
泰安有著擁軍興武的光榮傳統。近年來,全市軍地各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積極推動新時代黨管武裝和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走進新泰市國防雙擁主題公園,映入眼簾的是“軍民情”雙擁主題雕塑,生動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軍民團結一心的魚水情深,也象征著在新時期持續密切軍政軍民關系,促進軍地融合發展的美好寓意。軍事歷史展陳沿游人步道貫穿整個公園,集中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新泰擁軍興武工作。
在功臣勵志長廊,部分功臣的名字、照片和簡要事跡鐫刻在功臣榜上,讓市民近距離了解功臣事跡,自覺以功臣為榜樣。據公園工作人員介紹,主題公園精心設計了五大版塊的內容和部分雕塑模型,將自然景觀與國防知識融為一體,大大增強了公園的觀賞性和教育性,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參觀,讓大家在觀賞游覽中接受國防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讓紅色陣地成為國防教育新課堂,近年來,新泰市精心打造紅色矩陣,先后建立42處紅色教育場館,11條紅色旅游路線,促使紅色基因根植血脈、代代相傳。此外,堅持榮譽激勵,一大批擁軍為軍政策制度出臺,17萬志愿者傾心擁軍助軍,“尊崇卡”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全社會尊崇軍人、尊崇功臣的氛圍蔚然成風,一代代新泰兒女爭相走進軍營,2012年至今年7月13日,共收到立功喜報1173張,功臣群體現象引起強烈反響。
以功臣群體現象為代表的“新泰經驗”是新時代泰安雙擁工作的集中體現。據了解,2020年,泰安市第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今年以來,全市開展“致敬英雄行動”,集中安葬224名烈士,為35名烈士找到尋親線索,為17名烈士畫像。加大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提升改造,投入773萬元在全省率先實現遷移保護烈士墓、就地保護烈士墓、其它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完成率三個100%,走在全省前列。常態化開展服務省市重大項目人力資源對接網上招聘活動,幫助2237名退役軍人解決就業問題;用好用活創業扶持基金,發放貸款447筆、1.14億元。全面加強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全市95個縣鄉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服務對象100人以上的村(社區)服務站全部完成全國示范型創建。今年疫情防控中,泰安軍分區發動3000余名民兵參加卡點管控、秩序維護、物資配送等,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了力量,一抹抹“國防綠”分外奪目。駐泰部隊視駐地為故鄉,在完成軍事訓練、戰備執勤任務同時,做了大量擁政愛民工作,贏得了群眾的愛戴和贊譽。
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增強擁軍興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矢志強軍目標,強化基礎設施保障、提升擁軍支前效能、加大武裝工作支持力度,努力在服務部隊建設上出實招、求實效,軍地協同、軍民攜手辦好共同事業,奮力開創擁軍興武工作新局面,努力把“泰山兵”品牌、泰安“英雄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的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響,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凝聚力量。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李皓若】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