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屬企業建立高質量發展指標評價體系
《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下稱《十條意見》)的實施,開啟了山東國有企業“高原”之上再攀高質量發展新高峰的征程。記者從7月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針對《十條意見》給出的新發展目標,山東構建完善考核體系,充分發揮“指揮棒”作用:營業收入利潤率指標被引入,與利潤總額、凈利潤,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投入強度等一起形成圍繞服務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
“指標選取時,突出質量效益原則,既包括體現省屬企業效益規模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也包括體現省屬企業發展質量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也被納入考核范圍,促進企業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人均勞效,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省國資委考核分配處負責人薛潔介紹。為進一步發揮好省屬企業經濟發展“壓艙石”“穩定器”作用,今年起省國資委以全省經濟增速為基準線實行目標競標,要求省屬企業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目標增幅高于全省經濟增速,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利潤率原則上要有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幅不低于利潤總額增幅。
省屬企業在“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行動”以及搶險應急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給予加分獎勵。同時,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公益性業務,對省屬企業承擔省委省政府交辦的糧食儲備、煤炭儲備、調水應急工程等公益性業務實行分類核算、分類考核,對因承擔公益性業務導致的實際收益較市場收益減少的部分,視同實現利潤予以加回。
數據顯示,近兩年省屬企業新增柔性引進和合作的院士、國家級人才工程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90多人,目前有21個項目對外發布“揭榜掛帥”榜單,總研發預算3447萬元。為進一步引導省屬企業創新驅動、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山東將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對獲得國家、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的省屬企業,給予考核額外加分獎勵;對研發費用分類視同利潤加回,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按研發費用的2倍加回、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子計劃或省重點研發計劃的按1.5倍加回、其他的全額加回。同時,建立科技創新倒逼機制,將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納入考核,分解落實研發投入目標,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