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北京理工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2:00至6:00、晚上8:00至10:30,毛老師雷打不動,總會準時坐在辦公桌前,就連元旦和大年初一都不例外,而這一堅持就是一輩子。”談起團隊領頭人、恩師毛二可院士的言傳身教,北京理工大學校長、新體制雷達與實時處理教師團隊龍騰院士感受頗深。
北京理工大學新體制雷達與實時處理教師團隊,前身是創建于1964年的原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室,團隊長期從事新體制雷達與實時處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專注于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服務社會發展,曾獲得“全國先進科研集體”“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榮譽稱號。2022年,團隊獲評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碩果累累的背后,是一代代北理工“雷達人”艱苦奮斗、敢為人先,幾十年如一日的矢志奉獻。
圖為北京理工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學校合影。學校供圖
“國家的需求就是我們搞研究的動力”
“國家的需求,就是我們搞研究的動力。”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成為了數代團隊師生們共同的價值追求。
圖為新體制雷達與實時處理教師團隊帶頭人毛二可院士。學校供圖
上世紀50年代,國家決定在高校設立雷達專業。作為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的一名青年學生,18歲的毛二可由此進入了雷達領域,開始了七十余載的深耕。1967年,在一次報告會上,毛二可敏銳意識到前蘇聯在橫向濾波器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對中國雷達研究具有重要的潛在價值。回到學校后,他立即著手開始研究,開啟了雷達動目標處理的全新研究方向。這一干就是十幾年,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實驗。1977年,研究終于取得成功,大大加強了我國在某領域的探測能力。此后,毛二可帶領團隊師生們投身科學報國的步伐沒有停歇,他們不斷深入、持續創新,相關研究成果榮獲1987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用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讓技術成果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做貢獻,這是毛二可帶領團隊在數十載科研道路上始終堅持不輟的方向。上世紀80年代,當數字電路開始迅猛發展后,毛二可帶領北理工雷達技術研究室又抓住技術上的新機遇,主動擁抱數字技術,推動中國雷達信號處理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
“如果說相機是光學衛星的眼睛,那么我們研發的衛星實時處理系統就要成為中國衛星的‘最強大腦’。”作為團隊新一代的技術骨干,雷達技術研究所青年教師陳亮仍然傳承著團隊光榮的報國傳統。2013年下半年,攜帶我國首個星上實時處理系統的遙感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衛星圖像采集實現了從“小時級”向“分鐘級”的跨越,而這背后是團隊師生們的“十年磨一劍”。
“不抱怨,加油干”成為了刻在陳亮心中的六字箴言。作為北理工的“雷達人”,面對困難,陳亮的回答是“遇到問題,我們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為了精簡算法,陳亮帶領師生不僅對著10萬行代碼反復進行測算和優化,還要優化硬件結構,甚至自己研制芯片,只為讓衛星擁有“最強大腦”,卻又消耗“最低能量”。目前,團隊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我國防災減災等領域衛星上的標準配置。
圖為毛二可院士指導學生進行雷達系統學習。學校供圖
“為祖國把好空中國門!”2020年7月,大批黃脊竹蝗由老撾途經云南遷飛入境。由雷達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團隊青年教師胡程牽頭研制的新一代輕量化探蟲雷達,在蟲群入境時就準確獲取了數量、密度等相關信息,提前發出預警,實現了超前預防。這種高分辨全極化探蟲雷達不僅能測出千米高空中單只昆蟲的體長、體重、頭部朝向和振翅幅度等參數,還能分辨單只昆蟲類別。
“遷飛昆蟲的體積很小,飛行能力也有限,因而它們遷飛時有自己的專屬通道,這些通道大多分布在人煙稀少,相對荒涼的區域。”為了追尋“蟲跡”,團隊成員們從內蒙大草原到渤海之濱,再到云南瀾滄,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昆蟲大多喜濕喜熱,且具有趨光性,因此在四十度的高溫下或凌晨,面對幾十萬只昆蟲,成為了團隊的家常便飯。
“只有把國家需求當成自己的需求,才能不為虛名而創新!”幾十年來,北理工“雷達人”把不懈奮斗書寫在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書寫在浩瀚星辰間!
立德樹人的使命,代代相傳
“毛老師的引領在我人生成長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言傳身教,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至今,龍騰始終銘記恩師毛二可的教誨。學術方向、科研規律、對社會的認知、扎實的學風和正確的道路,這“五件寶”讓他終身受用。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在實驗室指導課題組學生。學校供圖
“一個人做事靠能力,少數人做事靠制度,多數人做事靠文化。”在龍騰看來,團隊今天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毛二可先生開創的團隊文化,即不逐名利、不慕虛榮,國家需求在前,個人得失在后。在這樣的團隊中,如何讓青年人才成長成材?龍騰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勤奮、邏輯思維能力、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從今天起,你就是雷達所的一名老師了,希望你要有刻苦的鉆研精神,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努力把事情做好。”團隊青年教師丁澤剛至今仍然記得留校入職的第一天,導師龍騰對他提出的兩點要求。2002年,正在北理工讀大三的丁澤剛在一次院系專業宣講中,聆聽了龍騰對雷達專業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對團隊家國情懷的闡釋,萌生了將研究雷達作為自己事業追求的想法。
“我們專業的本科生,當時一畢業就能拿到8000元的月薪。”臨近畢業時,看到同學們找到的高薪工作,丁澤剛也陷入了猶豫。在人生抉擇的關鍵時刻,導師龍騰的關心關懷,堅定了丁澤剛投身科學報國的信心。“龍老師非常細致,在他的支持下,我堅定了為國家雷達事業奮斗終生的信念。”此后,丁澤剛留在學校繼續讀書,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身份轉換的丁澤剛,帶著自己在團隊成長的收獲,成為新一代立德樹人的踐行者。
“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雷達其實并不復雜,既讓學生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也能激發學習興趣。”在雷達系統導論實踐課上,丁澤剛會帶著學生們到操場上搭滑軌,演示雷達工作原理。雷達專業的教學授課周期長、知識量大、工程化程度高,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丁澤剛開創性地將實驗教學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將課堂搬到了實際操作環境中。
“楊老師的課評分高、熱度高、板書含量高!”在學生中,團隊教師楊小鵬的課被譽為“三高”課程,每次實際上課人數都是限選人數的兩倍。不僅如此,楊小鵬上課還有一手“絕活”——手推克拉美羅下界公式。每一年,楊小鵬都要手寫4面黑板,帶著學生手推公式。在楊小鵬看來,讓學生們透徹掌握專業背后的數學原理,有助于打好堅實基礎,有利于未來的科學研究。
在楊小鵬駕輕就熟的教學背后,激勵他的是團隊立德樹人的精神傳承。初上講臺,為了講好課,楊小鵬從頭到尾把課程學習了四遍。有時候為了3個小時的課程,他要準備兩天,晚上經常備課到被鎖在辦公室里。精益求精的準備,換來的是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講解和學生的高度認可。“我的目標就是讓上過我課的學生,能將知識和學習方法充分理解與掌握,進而對未來的學習工作有所幫助。”
時光流轉,歲月如梭。先生教學生,學生成長為先生,立德樹人的使命代代相傳。
圖為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應用的機場跑道異物檢測系統。學校供圖
“讓高校智慧,服務民生”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哪怕是跑道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螺帽,都有可能成為危害飛機安全的重大隱患。”每每談到機場跑道異物檢測系統的設計初衷,團隊教師李陽的表情總是嚴肅而凝重。在民航安全領域,跑道異物檢測是一件繁瑣而重要的工作,用雷達替代人工檢測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機場跑道是凈空區,為了保證飛機起降安全,任何裝置都必須保持在30cm左右高度,地面對雷達波的反射也會造成強烈的干擾,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難題。”要縮小雷達裝置的體積、增強信號辨別能力,李陽和團隊師生們面對的挑戰著實不小。
“這不僅僅是個學校里的科研任務,更是一份關乎民生的社會責任。”帶著一份北理工人的使命感,李陽和師生們推動產品迅速迭代,不斷縮小裝置體積,不斷進行算法優化,終于拿出了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實現創新成果轉化,滿足市場化需要,團隊還建立了“理工雷科”學科性公司,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了“產學研”一條龍,將先進技術應用到產品中。目前,團隊開發的邊坡形變監測雷達、機場鳥情探測雷達、交通預警雷達等多款新型雷達都已得到廣泛應用。“象牙塔”中的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為對社會的貢獻。
圖為王巖為中學生講授選修課。學校供圖
“王巖老師把雷達講的生動有趣,不僅讓我學習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讓我對未來發展有了新的思考。”這是北京市八一中學高一學生聽了團隊教師王巖《智能多源感知》選修課后的感受。此后,多位高中生與王巖建立了長期聯系,表達了把北理工作為求學目標,投身雷達研究的愿望。
近年來,團隊響應“高中-高校”貫通式人才培養的號召,分別同北京市八一中學和天津市南開中學共建了智能多源感知實驗室和人工智能與感知創新實驗室。通過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幫助青少年學生培養創新素養,把為國奮斗的理想信念根植于“未來科學家”們的心中。
貴州的“天眼”望遠鏡模型、使用手勢控制的自動尋跡避障小車……在王巖精心設計的課程上,最簡潔的語言、最精煉的知識、最精致的模型、最豐富的實驗,讓學生們聽的興致盎然。“我們團隊計劃把這個課程打磨成面向全國高中生的品牌,我們有信心做好。”王巖對未來充滿憧憬。
“國家、團隊、拼搏、創新”,樸實而有力的8個字,經過歲月的磨礪,愈發熠熠生輝。驅雷掣電,矢志強國,達地知根,立德樹人。北理工“雷達團隊”和“雷達人”的故事還在延續,在天際間的電波,永不間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