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創造精彩,泰山景區——把泰山打造成旅游高山文化高山精神高山
6月的泰山,綠意盎然,千峰吐翠,壯觀的日出普照群峰,縹緲的云海流動山間,火紅的晚霞渲染長空。游人漫步于泰山,一步一風景,一景一陶然。
6月7日,2021年中國旅游景區歡樂指數(THI)發布,泰山在自然景觀類排名中位居榜首,自2021年5月至今,泰山多次坐上自然景觀類排行榜的“頭把交椅”。春看山輝川媚,夏看萬壑爭流,秋看層林盡染,冬看奇峰白首。泰山的美,是大自然賦予的,但也離不開泰山景區精心的呵護和科學的管理。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夯實安全基礎,加強文物保護,傳承泰山文化,弘揚泰山精神……登高望遠,創造精彩,泰山景區正站在新的高度,把泰山打造成旅游高山、文化高山、精神高山。
夯實安全基礎 共享平安之旅
泰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泰山景區切實提升人防效能,加強技防能力建設,用好用活“智慧泰山”綜合管理體系。據了解,目前,在景區轄區內,1977路高清監控探頭與95處“天眼護山”火情監測點實現了全覆蓋。“智慧泰山”高清視頻監控平臺實現了對遺產資源、客流變化、票證及交通管理、安全管理、標志景觀、鄉村等24小時監控全覆蓋,打造了“天羅、地網、人哨、水盾”空、天、地立體防控體系。“天眼護山”體系建成24小時自動巡查的95處監測點,監測覆蓋率達到景區全域的85%,監測范圍廣、頻率高、發現快,泰山景區已連續33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泰山景區綜合部副部長宋磊介紹:“我們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引,依托‘智慧泰山’建設,綜合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新技術,打造了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防火智能調度、假日智能指揮、旅游智慧服務為核心的智慧泰山綜合管理體系,涵蓋景區保護、管理、服務各個層面,在景區智能化保護、可視化管理、智慧化運營中發揮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安全是旅游業的生命線,而在世紀疫情影響下,保障游客防疫安全更是成為旅游業健康回暖的重中之重。泰山景區全面落實“限量、預約、錯峰”總要求,從嚴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實現轄區零確診、零疑似。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泰山景區落實落細疫情管理服務工作,景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穿梭在各進山口,把好泰山安全“首道防線”。來自河北的游客王先生表示:“泰山景區要求外省游客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檢測報告,也是為我們游客的健康安全負責,我相信大部分游客都能像我一樣自覺遵守。每個出入口都貼有場所碼,有工作人員提醒我們掃碼、戴口罩、前后保持距離,景區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讓我們感到安全放心。”
服務更有溫度 關懷更有深度
2021年7月,泰山景區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對服務質量、服務設施、環境衛生、經營秩序、旅游安全、輿情處置六大方面22項內容全面整改提升,著力改進景區服務薄弱環節和短板問題,提高旅游服務能力和接待水平。如今一年過去了,泰山景區軟硬件得到同步提升,游覽路上各類新制作的標識標牌、全新的旅游基礎設施、天外村進山口改造、3A級旅游公廁改造提升等,都體現了泰山景區“待游客如親人”的服務理念,讓游客感受到“賓至如歸”,獲得更美好的旅游體驗。
雄偉壯麗的泰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巍巍泰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泰山一年四季美景不斷,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攀登游玩。在泰山景區內游覽,身邊總會經過身穿綠色或紅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如果需要幫助,他們會立即停下腳步,幫助游客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用積極的工作和溫馨的話語,把熱情優質的服務帶給每一位來泰山的游客。
在泰山景區的各個商店和旅館,一碗面、一根拐杖,甚至一瓶水都標有價格,有效避免產生相關糾紛。同時,景區持續推行無條件退貨制度,著力打造“放心消費在泰山”品牌。泰山景區還與所有經營業戶簽訂承諾書,要求大家以高標準服務游客,并在所有商戶內張貼溫馨提示和投訴電話,維護每一名游客的權益。
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攀登泰山,最終的聚集地就是岱頂,這里是游客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泰山景區面向游客最大的窗口。南天門管理區副區長張琨說:“一直以來,我們景區工作人員從點滴做起,讓游客滿意。我經常與岱頂的經營業戶交流,他們的誠信經商代表的是泰山景區形象。我們要讓游客來時安心,玩時開心、順心。”
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化
“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山自古被稱為“五岳獨尊”,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國泰民安的象征、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名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討論泰山文化時說“泰山頌就是民族頌”“泰山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強調“泰山就是個大文物”。今年,在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中,我市“泰山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成功入選。
為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成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示范區創建工作,將創建工作納入我市“十四五”規劃、“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及泰山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建設。泰山景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把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反哺保護,確保了泰山文物保護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邀請各級主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多次蒞臨泰山現場指導,使泰山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高質量提升。
創建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利用示范區,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發揮好泰山等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作用,推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泰山文化保護傳承意見》的重要舉措,也是宣傳推介和保護傳承泰山的關鍵一環。泰山景區也將進一步登高望遠、奮力爭先,全力推動泰山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邁上新臺階,為創建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
改善生態環境 打造美好家園
今年3月中旬,在泰山腳下的牟汶河段,被譽為“鳥中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在河面上歡快嬉戲,盡情享受著綠水青山帶來的舒適與愜意,這是中華秋沙鴨在泰山的首次記錄;6月,“稀客”遠東葦鶯首次現身泰山。鳥類是生態系統及環境質量指示類群,截至目前,泰山觀測記載野生鳥類已達到368種。這些都是泰山區域生態友好、環境美麗、功能完善、文化永續的生動顯現。
泰山既是人類的寶貴遺產,也是天然的生物多樣性寶庫。近年來,泰山景區堅持生態優先,不斷強化保護管理措施,自然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泰山不僅成為鳥類生活的“安全島”和遷徙鳥的營養“加油站”,還成為古樹名木的天堂。泰山景區現有古樹名木1.81萬余株,其中300年以上古樹名木1821株,23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泰山景區先后開展5次古樹名木普查登記,摸清了泰山古樹名木現狀,建立了古樹名木檔案,建立完善了古樹名木監測指標體系,每年對樹勢衰弱、生長環境差的古樹名木進行保護復壯,改善古樹名木生態環境,確保古樹名木資源健康穩定。2020年12月以來,泰山景區發起了古樹認養活動,100余株古樹名木被社會愛心人士認養,此舉宣傳了古樹生態文化,增強了人們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
健全保護機制 激發文化活力
泰山是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游景區、世界地質公園,資源價值珍貴,文化底蘊厚重。保護傳承好泰山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和民族賦予的使命。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泰山景區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在繼承中開拓創新,確保了泰山保護管理發展各項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泰山景區制定完善《泰山景區文物管理所管理制度》《泰山景區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泰山景區文物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規章制度,形成了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務實管用的遺產保護制度體系;建立泰山遺產安全領導小組,加強源頭管控、末端守護、設施養護、培訓演練、日常督查等工作。同時爭取國家級、省級專項補助資金,進行安防、消防、防雷、古建筑修繕、彩畫、保護性設施建設、壁畫維修以及可移動文物修復等,實現泰山保護機制的健全。
泰山景區深入挖掘泰山傳統文化內涵,創新思路、創新方式為傳承弘揚泰山文化開辟新的空間和路徑,讓蘊含其中的文化要素更富時代價值,《中華泰山文庫》《泰山志》等編纂工程陸續實施,“游大美泰山、促旅游復蘇”活動成功舉辦,央視《直播黃河泰山篇》《坐著高鐵看中國泰安篇》等直播、錄播順利進行,進一步激發了泰山文化活力,讓泰山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散發光芒,讓泰山成為傳統文化弘揚發展新高地。
惟撐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奮斗不止方能沖出重圍。旅游業是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的行業,景區景點所遇困難不言而喻。泰山景區馳而不息地做著各種努力御“寒冬”迎“回暖”,如實行門票階段性降價優惠,啟動“游大美泰山、促旅游復蘇”活動,發行“泰山平安卡”,開發、推廣數字藏品、文旅惠民、“觀星賞月”等新產品,更加釋放了市場活力,促進了文旅消費回暖。6月15日以來,泰山進山游客日均達1.5萬余人,已經超過了疫情前同期水平,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泰山,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偉,感受“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豁達。
蹄疾步穩走新路,勇毅篤行踏征程。泰山景區全體干部職工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狀態、更加務實的作風,加快建設彰顯泰安優勢特色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加快建設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努力把泰山打造成旅游高山、文化高山、精神高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李海靜 宋凱】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