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大育成4個早熟高甜桃新品種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果樹課題組育成4個桃新品種“魯蜜2號”“魯油6號”“魯油7號”和“魯油8號”。山東園藝學會組織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省林業保護和發展服務中心、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等有關專家在考察了栽培現場,聽取了課題組匯報,審查了相關技術資料,經質疑、討論后認為,“魯蜜2號”毛桃品種及“魯油6號”“魯油7號”和“魯油8號”3個油桃品種,是綜合品質優良的特早熟、高糖的低需冷量品種。
考察中,專家組們認為,山東農業大學此次選育的4個桃新品種適合露地和設施促成栽培,課題組提出的優質豐產高效配套技術體系及配套修剪技術,簡化省工、操作簡便,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良種良法對加快桃品種更新換代、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記者從山東農業大學了解到,在山東農業大學此次育成的4個桃新品種中,“魯蜜2號”和“魯油6號”為雜交選育,在山東泰安地區露天條件下,5月中旬至6月初成熟,可溶性固形物12%-13.5%以上,肉質細膩、口感純正、硬度大、掛樹時間長、復花芽比例高;“魯油7號”和“魯油8號”為自交選育,在山東地區露天條件下,5月中下旬到6月初成熟,可溶性固形物20%以上,實現了既極早熟又高糖的目標。
據課題組負責人李玲教授介紹,針對桃生產中特早熟品種缺乏、低需冷量品種少、果實糖度低等問題,高東升教授率先開啟了相關研究和探索,課題組歷時9年,在積極開展我國野生桃資源、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以及主栽優良品種資源收集整理的基礎上,以“立足長遠,突破現在”的工作原則進行大量常規雜交、自交、胚搶救、芽變鑒定和優系選育工作,培育出的4個桃新品種,經試驗畝產可達4600斤,經濟效益可觀。
專家組組長、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王志剛認為,課題組選育的4個極早熟、早熟、高糖、易管理的突破性桃品種,不僅適合設施種植,也適合果農大田栽培,必將有力提升我省桃產業水平,提高我省桃生產品種的自主選育程度,推進我省果樹農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果樹課題組是國內最早開展桃樹設施栽培的團隊之一。課題組1994年開始收集國內外優良桃種質資源,開展系統保存、整理、雜交以及選育工作,先后前往內蒙古、甘肅、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省份調研桃樹生產現狀,了解一線果農及企業對桃品種的需求,收集桃種質900余份,在淄博市沂源縣、泰安市泰山區等地建立資源圃2處,面積50余畝。建立新品種(品系)選育圃2處,共50余畝。資源圃和選育圃的建立,為桃種質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和資源保證,截至目前已通過山東省級審定品種7個,認定品種2個。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通訊員 王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