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計監督
今年2月,山東發布《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到2035年基本建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6月7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為推動宏偉藍圖成為美好現實,省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省審計廳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計監督的實施意見》,綜合施策,靶向發力,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推動各級各部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實現黃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實施意見》突出審計重點,做到精準發力。從5大方面提出審計監督重點內容。
聚焦構建抵御自然災害防線,重點圍繞加強黃河防洪減災工程建設、提高災害防范處置能力、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等方面加強審計監督。
聚焦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重點圍繞強化水資源約束、切實管住黃河“水池子”、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深度節水控水等方面加強審計監督。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重點圍繞加強黃河三角洲保護修復、強化重點行業污染源管控治理、提升城鄉生活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加強審計監督。
聚焦加快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重點圍繞統籌黃河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格局、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等方面加強審計監督。
聚焦高質量發展,重點圍繞激發科技創新發展動力、推動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加快推進數字賦能增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沿黃達海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加強審計監督。
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見效,山東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要求全省審計機關因時因勢確定審計重點,有計劃有節奏開展審計監督。注重分析研判,加大對普遍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綜合分析力度,建立以問題清單為基礎的審計預判預警機制,加強審計結果分類運用,有效發揮審計震懾、警示作用。堅持科技強審,深化“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數字化審計方式,提高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預警風險、核查問題、宏觀分析的能力。同時,強化協調配合,統籌各類審計項目,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強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巡視巡察等監督的貫通協作,增強監督合力,消除監督盲區,提升監督成效。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