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強國”大家談│如何上好體育課之探:“賽”起來很關鍵
日前,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隨著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人民網《“體育強國”大家談》邀請體育教育相關行業專家、學者、校方以及一線體育教師等,結合其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變化以及行業人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上好體育課”展開探討。
教育部日前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提出一條重要理念:落實“教會、勤練、常賽”。這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確立了新方向,為體育育人方式明確了新要求,只有微觀教學和宏觀政策相結合,一體化推進,才能更好地將其落細、落實、落全,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近日,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競賽部主任趙俊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所所長吳鍵,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云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前國家隊主教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廣滬,濟南歷城二中體育組組長劉彬,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體育教研室主任任海江等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就“常賽”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體育育人是完整體系 “賽”起來很關鍵
“體育育人是個完整的體系。”劉波表示,“教會、勤練、常賽”確立為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努力方向,三者互相促進互為一體。從微觀上,體育老師提高專業素養,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到體育鍛煉中去。再到宏觀上,確立育人導向,建立各層級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做好政策落地保障等。這些都需高度重視,有機結合,持續精準發力。
王宗平認為,“教會、勤練、常賽”類似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訓練、比賽”,“會不會”的標準要看是不是所有學生能經常“賽”起來。他還表示,在學習日課余時間,學校應盡可能在校內組織各種體育比賽;在周末雙休日或法定假期,各級政府部門應鼓勵支持各體育協會,組織校際或跨區域體育聯賽。
“如何讓學生有效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答案就是‘賽’起來。”趙俊杰認為,以賽事為杠桿牽動學生進行鍛煉或練習,學生有了清晰的目標導向,自然而然會增加練習的次數和強度。體育的本質就是通過競賽環節,讓大家感受和體會其中帶來的快樂。他還認為,組織“常賽”,應充分調動學校資源和社會力量參與,包括發動媒體宣傳報道、組織家長校友團參與以及吸引企業贊助等。“只有動員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支持,才能讓賽事變得更加豐滿,更具影響力和凝聚力。”
組織“常賽”,課堂內外可以這么做
對于校園里開展“常賽”的時空安排,吳鍵認為,課堂上也完全可以安排比賽,有時甚至可以主要安排競賽,而將運動技術、技能的“教與學”安排在課外。在他看來,課堂教學、大課間活動、課外鍛煉等的時間、空間可以進行有機結合,根據需要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空間安排教學、訓練或者比賽。
濟南歷城二中多年來持續推進“學、練、賽”一體化,在深化體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據劉彬介紹,學校體育教學的一大特色,是始終貫徹落實分年級專項教學并組織競賽,毽球、足球、籃球、排球、田徑等均為學校的傳統優勢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舉行各種形式的對抗賽,以賽促練,效果良好。一年一度的體育節成為學校的一張靚麗名片,它相當于校運動會,學生全員參與,發揮所長,各展風采,熱鬧非凡。此外,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區級、市級、省級等賽事活動,多年來斬獲大量榮譽。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有著體育育人的優良傳統和創新實踐。任海江告訴記者,在“常賽”方面,學校形成了貫穿全年的“馬約翰杯”系列比賽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每個月,學校都舉行集體組織、全員參與、個人展示、自主鍛煉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形成六大全員比賽和六大專項比賽。
任海江還表示,學校利用評價導向功能,讓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得到充分發展,實現個人的不斷超越。比如按月賽出體育小明星,在學校最明顯的展窗展示,創立校園體育鍛煉吉尼斯挑戰賽,營造出積極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等。此外,還構建了“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家校協同以體育人機制,每年的校運動會、足球聯賽等重要活動,都由家委會組織和參與,家長們在參與中理解和認同了學校的育人理念。
推進“常賽”,政策正發力各方探索不能停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將建立分學段、跨區域的四級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而在2月份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中也提到,將踐行健康第一理念,實施學校體育和體教融合改革發展行動計劃,舉辦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籌備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于6月1日正式發布,教育部、體育總局作為指導單位,履行賽事的宏觀指導、統籌協調、監督管理等職責和任務,中國足協作為主辦單位,具體負責賽事的組織實施工作。賽事面向全體青少年,打破參賽壁壘,兼顧普及與提高,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年齡段。賽事設計原則貫徹體教融合要求,以青少年球員健康發展為總體目標,保證青少年球員文化學習,堅持文化教育與專業訓練并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推出,將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并對中國足球整體環境的改善和提高大有裨益。”朱廣滬向記者表示,比賽是檢驗訓練成果最直接的方式,近些年來校園足球得到了大力推廣普及,但小球員普遍缺乏高質量的比賽鍛煉,訓練和比賽是相輔相成的,當前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比賽體系,形成體教融合的閉環。
由全國學生運動會與全國青年運動會合并而成的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將于2023年在廣西舉行。劉波表示,不管是舉辦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還是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推出,都是國家深化推進體教融合的具體舉措,也是在組織“常賽”上持續發出的政策引領信號。同時他認為,體教融合實踐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上已取得了初步成績,但在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方面,還需各方再多下功夫,多做有益探討和積極探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