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伴我們一起長大的經典少兒讀物
新華社沈陽6月1日電(記者高爽、金津秀)每個孩子都會長大,但總有人正值童年。如果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經典兒童讀物便如畫筆一般,塑造著他們的審美,甚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你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的書嗎?
“80后大兒童”的小人書情結
“‘70后’‘80后’應該都看過小人書吧?”37歲的李學偉幼時癡迷收集小人書。“我把零花錢攢起來買連環畫,書里的情節引人入勝,繪畫更是精美。”時至今日,李學偉仍清晰記得自己嚼著芝麻糖,坐在自家門口看小人書的場景。
20世紀50年代起,新中國的連環畫創作進入黃金時期,人物造型準確、環境刻畫逼真、繪畫風格多樣,線描、木刻、剪紙等創作手法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隨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經典名著連環畫的相繼出版,更是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親戚送過我一套講述中國紅軍長征路上故事的《地球的紅飄帶》,我被書中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動。”對于李學偉來說,巴掌大小的小人書里大有乾坤。“小人書圖畫創作精益求精、內容積極向上,陪伴并滋養了我的童年時光,書中很多內容我一生受用。”
布書、觸摸書、機關書……“新新兒童”的新新讀物
“小時候,每學期發新課本時,我總迫不及待地翻開聞聞油墨味,然后把書里的插畫從頭到尾看一遍。”29歲的馬云燕是一位“90后”“寶媽”,如今,有個2歲女兒的她為孩子挑選了不少繪本。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出生兩三個月就看色彩對比鮮明、刺激視覺發育的布書,會坐后看有逼真觸感的觸摸書,再長大一些玩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的機關書。”馬云燕說,由于從嬰兒時期就接觸讀物,她的女兒如今一看書就變得安靜而專注。
“作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如今市面上少兒讀物數量龐大,但部分書籍的確粗制濫造。”馬云燕說,為了孩子能讀到好書,她做了不少功課。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少兒繪本畫家在鄉村農舍住了三年,與剛破殼的小雞做‘朋友’,用畫筆描繪新生命成長的模樣。在我看來,一位有童心的畫家用心用情創作的作品,不會差。”馬云燕說,或許這位畫家也在創造新時代少兒讀物中的經典。
“希望我用腳步丈量的這個世界,能帶給孩子們驚喜、感動和愛”
兒童文學作家李謙也是一位“用心用情”的創作者。
李謙曾做過故事寫手、編劇、雜志編輯,從事民間故事、生態文學創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謙在創作長白山文化題材小說時,結識了居住在深山的一對父女。在采訪二人過去打獵為生的經歷時,李謙發現,小女孩用獨特的孩童視角感知大山文化,這讓李謙萌生了以她為主角創作小說的想法,并從此踏入了兒童文學創作領域。
尊重自然、尊重歷史是李謙創作任何形態文學作品一以貫之的原則。為還原真實的生態環境,李謙每年至少花兩個月時間深入山區、濕地,加入保護野生動物志愿隊巡山,匍匐在黑土地觀察土壤……只要聽說哪里有好的故事線索,無論多么偏遠的野外,拎起行囊就出發。
“小路的盡頭逐漸被黑夜這頭怪獸吞掉,而月光越發皎潔”“在媽媽溫暖的懷抱里,熊崽崽做了一個夢,夢中的大紅松樹上坐滿了松塔,每一顆松塔都在向它招手……”在李謙的筆下,白山黑水的大自然令人神馳,既有凜冽寒風的殘酷,又有明媚和煦的溫暖,同時又能啟發關于真實世界的思考,頗受小讀者的喜愛。一位家長找到李謙說,自己的女兒把李謙的一部小說反復看了四遍,每次讀到最后一頁,就馬上翻回首頁重新品讀。
“希望我用腳步丈量的這個世界,能帶給孩子們驚喜、感動和愛。”李謙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