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我也要當“大白” 因為他們是英雄
“我的愿望是長大后成為一名‘大白’。”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心愿卡上,7歲的超超寫下這樣的愿望。今年3月,吉林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他和媽媽不幸感染,住進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長春市傳染病醫院。在那里,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對他們進行了精心治療和照護,超超慢慢與“大白”叔叔阿姨成了好朋友。從那時起,他心中便種下了一個“大白”夢。
超超的媽媽告訴記者,入院初期,孩子發燒近40度,自己身體也不舒服,心情特別焦慮。醫護人員非常專業、耐心,孩子發燒持續了一夜,護士就守了一夜。經過幾天的對癥治療,超超的燒退了,整個人也精神起來,對“大白”的到來也從害怕變為期待,“長大了我也要當‘大白’。”超超對媽媽說。
李虹彥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也是這家醫院援長春市傳染病醫院醫療隊的隊長,工作中嚴肅認真的她,面對孩子時,就柔軟起來。查房時,孩子們看見李阿姨來了,都圍著她轉。
李虹彥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長春市傳染病醫院共接診14歲以下兒童患者374人,年齡最小的僅52天,3歲以下的有73人。由于兒童的治療和用藥跟成人有很大差別,為了更精準治療、更精細護理,她將醫療隊里分散在各處的15名兒科醫生組織起來,成立兒科診療團隊,實現了“一童一策”,又將團隊分成5個小組,24小時輪流值班,確保突發情況及時會診。
在一次查房中,李虹彥發現一個新手媽媽獨自帶著3個月的寶寶,自己發著燒還要照顧孩子,狀態非常差。聽說孩子的奶奶癥狀較輕,正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李虹彥一邊安排護士當“臨時媽媽”,一邊組織協調,克服重重困難,將奶奶接到療區,共同照顧孩子。隨后,相同情況的多組家庭都被安排在同一病房,實現了“團聚式”治療。
喬紅梅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小兒呼吸科副主任,也是兒科診療團隊隊長。在定點醫院支援的84天里,她每天都會到療區查房,成為許多小患者的好朋友。5月的一天,喬紅梅照例在療區工作,一個小女孩跑到她面前,手心里捧著一個用紙折的小花,“祝喬阿姨生日快樂!”喬紅梅一愣,原來自己的生日竟不知何時被小姑娘記住。
療區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是兒童醫療游戲輔導基地,最喜歡做的事是在那里看圖書、聽故事、做游戲,而每周的零食日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為了讓患兒在療區里玩得好、學得好,醫療隊輾轉運來圖書、玩具、畫筆,搭起一個小天地,還將自己駐地的水果、零食帶回療區,作為獎勵發給孩子們。醫院內,患者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信貼滿了一面墻,其中一封這樣寫道:“在游戲基地,聽到孩子們的小聲討論——以后我也會成為他們,因為他們是英雄!”(記者趙丹丹)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