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實施“四新”行動 發展新型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肥城市將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作為農村基層黨建“一號工程”來抓,強化頂層設計,創新發展模式,注重分類指導,培育增收動能,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全面提升。
新路徑引導。肥城市研究制定《關于黨建賦能 創新引領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在鞏固提升傳統管用路徑基礎上,運用市場化、數字化理念,總結形成規模經營土地、農業托管、資本運營、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等“十大模式”,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組織、農業、財政、發改、科技等部門業務骨干組建專家指導團,市鎮“聯合會診”,對587個村精準分類,逐村選準增收路子,明確主攻方向。
新模式推進。肥城市實施“十大模式、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每種發展模式遴選10個班子堅強有力、發展基礎扎實的示范村,在全市打造100個樣板,趟路子、作表率、當引領。開展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每月現場觀摩、分類同臺賽馬,支部書記現場打擂,比發展模式、比畝均效益、比帶富效果,激勵爭先進位,帶動整體提升,確保2022年底集體收入50萬元村達到30%以上。
新動能提升。肥城市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產業,聚焦肥城桃、有機菜、高產糧等特色產業,整縣規劃布局,突破鎮村界限,跨地域、跨產業聯合,建立產業聯盟,打造縣域全產業鏈,形成桃園西里肥城桃產業、安站站北現代農業、邊院濟河堂有機蔬菜等聯動融合發展典型。高標準建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中心,實行合作社星級管理,推動合作社高水平運營,提升農村土地、資金、人力等發展資源的組織化程度,強化集體群眾利益聯結,加快推進共同富裕。510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占行政村村總數86.9%,村均年增收6.87萬元。
新政策保障。肥城市從財稅、土地、農業、金融、審批等7方面制定16條具體措施,強化政策扶持。肥城市財政設立1000萬元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真金白銀”支持村級發展項目,每年重點扶持50個村。將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干部待遇直接掛鉤,落實發展集體經濟專項獎勵,優先將發展集體經濟成效突出的155名村黨組織書記納入專業化管理,增發專業化補貼258.43萬元,激發干事創業積極性。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玉 通訊員 范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