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安 > 正文
  • 我市每年財政支出八成左右投向民生領域 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民生改善既反映著城市發展的宏大敘事,更連接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5年來,我市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堅持“人民至上”,以“為人民謀福祉”厚植發展根基,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大力推進民生福祉提升工程,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我市每年財政支出的八成左右投向民生領域,認認真真書寫為民“答卷”、繪制幸福生活“藍圖”,將暖暖的民生溫度傳送到千家萬戶,托起了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發力點瞄準民生

      織牢群眾幸福保障網

      “王阿姨您好,您今天心率、血壓、血氧指標顯示正常,請您放心。”每天一早,家住泰山區財源街道更新社區的王太琴老人都會收到來自泰安市萬佳宜康更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信息提示及問候,這貼心問候讓老人倍感溫暖和放心。

      貼心的服務得益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近年來,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發展需要,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和社會風尚,更好地為老人辦好事、辦實事,形成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我市將發展養老服務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顯著成效。

      老人安,則天下安。為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市委、市政府將社區老年“幸福食堂”建設項目確定為2021年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之一,去年累計建成幸福食堂152處,完成實事任務的141%。今年,市委、市政府將社區養老服務“四化聯創”提質增效工程確定為2022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之一,將建設“設施標準化、功能綜合化、運營專業化、服務精準化”的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處以上、社區養老服務站100處以上,廣泛開展老年人居家和社區照料服務。

      民政工作一頭連著“民”,一頭連著“政”,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5年來,市民政局將關注點鎖定民生、發力點瞄準民生、實惠點投向民生,圍繞“推動民政發展、改善民計民生”的目標要求,著力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強弱項,民政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績,也為群眾筑牢了堅實的幸福底線。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91元和593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58.5%、99.7%;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108元和836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47.9%、93.1%;機構養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947元、1551元、1089元,較2017年分別提高62%、115%和263%;一、二級和三、四級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126元,一級和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126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87.8%、53.6%、92.5%、57.5%。

      在養老服務方面,目前全市建有養老機構114家、床位1.6萬張。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實施敬老院“四改一定”工程;科學布局養老設施,在街道建設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0處,在城市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230處,在農村建設幸福院1008處,打造起“15分鐘養老服務圈”;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實施適老化改造430戶,建設家庭照護床位230張,推動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專業服務向家庭延伸。

      筆筆民心賬,滴滴赤誠心。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民生領域資金投入,2021年,全市銷售福利彩票4.15億元;全市籌集公益金4600余萬元,累計投入3700余萬元用于民政事業發展,重點支持了養老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社區治理發展、困難群眾救助、未成年人保護、孤殘兒童康復、福利機構改造提升等,全市民政事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人社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群眾

      初夏的東平湖綠柳垂岸、碧波蕩漾。“就在前幾年,我還劃著小船在這一帶靠打漁討生活,沒想到現在‘洗腳’上岸當上了護林員。”東平縣老湖鎮前埠子村59歲的漁民趙辛福談到現在的生活難掩笑意。東平湖作為黃河下游唯一的蓄滯洪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樞紐,為筑牢這一水生態屏障,我市開展了清網凈湖、退漁還湖、餐船取締、游船整治、環湖生態隔離帶建設等攻堅行動。

      對于趙辛福這些祖輩靠打漁謀生的漁民而言,上岸只是第一步,上岸后如何實現就業有門、致富有路、生活無憂,找到長期穩定的“避風港”才是重中之重。當地在設置公益性崗位時,考慮到東平湖保護和發展的現實需要,按照“因需設崗、因事設崗、以崗定員”的原則進行科學設置,開發了環湖生態防護帶養護員崗位600個、山林巡護員崗位317個,優先用于安置沿湖退船漁民。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23596個,占開發任務的111.3%。現已上崗21031人,占上崗任務的99.2%。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5年來,全市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7.5萬人。就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我市積極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向符合條件的人員兌現各類扶持補貼,5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9.48億元、一次性創業補貼3417.1萬元、靈活就業社保補貼9524.03萬元、企業吸納困難人員社保補貼3742.21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6648.06萬元,為保持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時,我市穩步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5年來,全市招募“三支一扶”人員564人,安置23265名困難人員就業,有829人享受了一次性補貼,我市人社扶貧工作扎實開展。

      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自2019年國家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來,我市通過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共培訓28.96萬人次,其中,農村轉移勞動力10.73萬人次、企業職工5.65萬人次、高校在校學生2.83萬人次、穩崗擴崗以工代訓8.79萬人次,累計發放補貼3.23億元,有效提升了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保障和促進了居民高質量就業。

      社會保障事關民生大計。5年來,我市養老、工傷、失業3項社會保險費應收盡收,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制度健康平穩運行。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52.67萬人,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74.6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到70.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90.41萬人,各類參保人數穩定增長。同時,我市積極推進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打造人社公共服務“4S”服務品牌,創新“四精八同”服務模式,推行電子簽章,全市各縣(市、區)共有人社領域以外的13個部門、57項補貼、63.5萬人次、4.14億元,實現社保卡發放,人社服務提檔加速。5年來,我市持續擦亮“樂業泰安、安薪泰山”品牌,著力打造“無欠薪城市”,根治欠薪工作呈現新局面,累計納入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建設工程項目1125個,通過平臺代發農民工工資115.4萬人次、70.96億元,我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榮獲省考核“A”等次,位列全省第三名。2022年1月,我市被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確定為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支撐根治欠薪工作試點市。

      努力實現“學有所教”

      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初夏,泰山腳下,環山路旁,泰山馮玉祥小學內書聲瑯瑯。2020年5月,泰山馮玉祥小學新校正式啟用,有效緩解了周邊群眾子女入學難的問題,成為我市優化教育布局,擴增優質資源的現實案例。2020年,我市56人以上的大班額全面消除。

      從曾經的“有學上”到如今的“上好學”,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滋養著每一名“泰安娃”。

      班額降下來,學位更充足,適齡兒童受教育權更加有保障。5年來,我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54所、幼兒園300所,增加學位24.6萬個,中小學大班額全面消除,“校校通”“班班通”均實現全覆蓋。我市新建成的泰安一中新校區、泰安實驗中學實現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整合建成的市特教中心條件優越;開展強校擴優行動,在市直學校組建4個教育集團,試點集團化辦學。我市學前教育普惠率達88.53%,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100%,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6%。

      為解決群眾接送、照管孩子難題,我市優化教育服務體系,實施中小學午餐保障及食堂改造提升工程,讓在校學生吃上放心午餐;在全省率先開展小學暑期托管服務,5.1萬余名小學生受益;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開展下午課后服務,實現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每年有40余萬名學生受益,建立起了包括下午課后服務、午間餐后服務、假期托管服務在內的課后服務體系;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實現“網上辦”“零證明”“零跑腿”,惠及12.5萬名學生;各中小學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和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5項管理要求,減輕學生負擔,規范辦學行為。

      發展教育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5年來,全市教育經費總投入從2017年的84.37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122.46億元,其中,僅解決大班額項目就累計完成投資106.69億元。我市還將普通高中和幼兒園公用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分別按生均900元和710元標準撥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生經費提高200元,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部實現免學費就學,并對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補助公用經費。全市累計免除建檔立卡學生學雜費、學前教育保教費3334.8萬元,發放各類學生資助金2.06億元,受助學生達30.3萬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教育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聚焦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加強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讓人民共享更多教育改革發展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項項政策措施,溫暖了民心;一件件民生實事,擦亮了幸福底色;一組組民生數據,記錄著城市之變。泰安以厚積薄發的姿態闊步向前,繪就了一幅濃墨重彩的民生畫卷。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市將繼續堅守民生底線,著力加強民生改善創新,繼續確定并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奮力打造共同富裕“泰安典范”,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楊文潔 楊麗寧】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