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援渝醫療隊員王越:醫者仁心 情系西南
從泰山腳下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來到西南邊陲的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他牢記上級重托,踐行醫者使命,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全力提升受援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身處一個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面對一個個未知的困難和挑戰,他不忘為民初心,回應人民期盼,恪守“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用高超的醫療技術守護當地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他是醫者,更是使者,用扎實行動詮釋醫者仁心的真諦。他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山東省第五批魯渝衛生健康協作醫療隊成員王越。
深思熟慮 找準定位
四大舉措開創支援幫扶新天地
“初識重慶,第一印象就是綿延不絕的山峰和掛在半山腰的云朵,果真是名副其實的‘山城’!”回想起9個多月之前初次踏上巴蜀大地時的感受,王越記憶猶新。
2021年6月18日下午,王越和同事高健偉從濟南乘坐飛機到達重慶萬州機場,之后乘坐大巴車前往目的地巫溪。“從機場到巫溪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山峰和繚繞的云霧。巫溪縣城兩面環山,一條河流穿城而過,地形很有特色。”王越坦言,想到即將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很長時間,他既激動又緊張,“對口支援是一項神圣而艱巨的使命,前輩們給我樹立了榜樣,我必須全力以赴,不辜負上級重托和人民期盼。”王越說。
根據工作安排,王越被分配到巫溪縣中醫院,從事外科診療工作。“閑暇之余,我一直在努力思考,自己應如何立足實際開展幫扶,給受援醫院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王越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一番深思熟慮,他認為首先應從常見疾病的診療規范和指南入手,幫助科室醫生擺脫某些固化的診療習慣;其次,要傳授腹腔鏡手術技巧,尤其要指導醫生掌握術中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法;再者,努力開展新業務和新技術,開辟受援醫院乃至巫溪縣診療新天地;最后,扎實開展業務講座和培訓,和當地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授人以漁 筑夢未來
全力提升受援單位技術水平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醫者,王越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重要性,為此,他不僅把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傳授給科室醫生,還積極帶領科室人員開展教學查房、教學講座、重點及疑難病例討論,并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手把手指導科室醫生。
在日常查房和病例討論時,遇到普外科的典型病例,王越會從診斷思維入手,開闊科室醫生的診斷思路,在制定符合診療規范方案的同時,著重講述完善的替代治療方案;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科室的疾病,王越就主動請教泰安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們,在“傳經送寶”的同時,努力發揮好紐帶作用,把三甲綜合醫院的診療經驗源源不斷地輸入巫溪;在實施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王越不僅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分享給科室醫生,還認真指導科室醫生完成相關腹腔鏡手術,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技能;一旦遇到相對困難復雜的手術,王越一邊進行操作,一邊耐心講解,讓科室同事真正掌握疑難復雜手術的思路,進而使他們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安全地完成手術。
據介紹,在巫溪縣中醫院,王越完成了巫溪縣第一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為當地診療技術的開拓創新增添了靚麗色彩。
自開展援助工作以來,王越跟隨支醫隊在巫溪縣范圍內扎實開展基層衛生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累計對全縣3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和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近百名醫務人員進行了系統規范化培訓。與此同時,他認真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深入農村積極開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滿足當地百姓對優質健康服務的需求。
在做好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王越服從大局、積極作為,扎實做好公共衛生工作。其間,王越曾被派到巫溪縣中梁鄉衛生院參與疫苗接種保障。中梁鄉距巫溪縣城有著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工作中,王越不怕累、不怕苦,受到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面對語言不通、飲食不習慣以及受援醫院基礎設施不完善、腹腔鏡配套設施落后等重重困難,王越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迎難而上,真心付出,在巴蜀大地貢獻著醫者力量。
“每當看到當地醫生和老百姓信任的目光,我就充滿了力量,真心想為巫溪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一份微薄力量。”王越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將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奮發有為,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牢記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為推動巫溪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偉 通訊員 杜鵬】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