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希望小屋”點燃困境兒童的夢想
自團省委、省青聯發起“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以來,共青團泰山區委堅持線上線下統籌推進,聚焦社會資源,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動“希望小屋”項目更高質高效的落地。在眾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社會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下,截至目前,全區已建設18間“希望小屋”,幫助貧困家庭孩子改善生活與學習環境,促進實現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彩”的轉變,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精準摸排幫扶 實現“小屋煥新”
“書桌好看,床也好看,我要更加努力學習才是!”甜甜的笑容掛在小越(化名)臉龐。小越是泰山區的一名初中在讀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都是一級聽力受損的殘疾人,小越可以說是家里“頂梁柱”,不僅是爸爸媽媽和外界溝通的橋梁,還肩負著照顧四歲妹妹的重任。懂事的她有個未曾說出口的小愿望,那就是能擁有自己的學習桌,不用再在板凳上做作業。村團支部通過前期摸排,了解到小越的家庭情況,第一時間將小越納入“希望小屋摸排臺賬”上報泰山區團委。泰山區團委將小越等9名孩子納入第一批“希望小屋”建設計劃。小屋建成后,經過嚴格驗收,小越終于有了自己的床和獨立的學習環境。
據悉,泰山區團委通過轄區各級團組經過對低保家庭、殘疾人家庭、殘疾青少年、孤兒和事實孤兒等重點群體進行全面細致的摸排,對摸排出的困境兒童全面建立信息檔案,做到底子清、情況明。與此同時,統一建立工作臺賬,與扶貧、民政等部門對接,在前期摸排出的困境兒童基礎上逐戶篩查,分類統計,分批確定建設計劃,有序推進“希望小屋”的建設。此外,積極爭取愛心支持,確保質量過關,廣泛發動,多元募集,“點對點”與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對接,進一步擴大“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加強志愿服務 實現“精神煥彩”
“我們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四點半課堂’等志愿服務活動,定期對困境兒童進行課后輔導。并依托與山東農業大學等我市3所省屬高校及3所市屬院校進行合作,在王林坡村打造青年實踐教育基地。”據泰山區邱家店鎮王林坡村團支部工作人員譚倩倩介紹,在建設“希望小屋”的過程中,王林坡村啟動開展了“牽手同行,點亮希望”主題活動,依托“青年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中心三個陣地,統籌各方力量資源,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為志在為家鄉作貢獻的青年大學生和希望小屋受助兒童搭建起志愿服務的平臺。
據了解,泰山區團委將后期志愿服務作為“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極其重要的“下半場”,針對已建成“希望小屋”的兒童,通過“一對多”志愿者結對的方式,圓夢“微心愿”等活動,常態化的開展“希望小屋”受助兒童志愿服務活動。每戶“希望小屋”組建一支由“駐村干部+社會組織人員+學校教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確保志愿者類型多樣化,有效化。聯合公益社會組織對志愿者進行有效管理,志愿者家庭對“希望小屋”兒童每月進行1到2次對接幫扶志愿服務,每戶“希望小屋”配套志愿服務登記表、志愿服務聯系卡,志愿服務手冊,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記錄,做到小屋有煥新,精神有煥彩,服務有記錄。
“每次去到‘希望小屋’的受助孩子家中,我們都會為孩子們帶去書籍、文具和衣服等一些實際用得到的物品,還有‘好習慣養成’掛板,督促孩子們養成良好習慣。”泰山小荷公益兼職志愿者楊瑞雪說,期間會有心理咨詢師與孩子們進行溝通,發現小問題及時介入,真正幫助孩子們實現成長道路上的“精神煥彩”。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我們始終堅持規范流程,嚴把質量,聯合鎮街團委及第三方機構做好監管工作,負責對每一個建成的‘希望小屋’驗收把關。”共青團泰山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組織優勢,凝聚多方社會力量,參與到全區“希望小屋”志愿服務活動中,促進“希望小屋”兒童全面發展、茁壯成長,實現“空間煥新”到“精神煥彩”的轉變。
【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池彥明】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