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力保障殘疾人就業增收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在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駿華鞋廠的食堂吃完早餐后,39歲的馮支林來到車間,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馮支林患有駝背,以前在老家以養羊、種地為生。“養了兩三只羊,放羊的時候,羊一跑,我攆都攆不上。”他說。
2017年,馮支林參加了習水縣殘疾人聯合會和相關部門組織的殘疾人就業培訓,2018年就被推薦到新建成投產的駿華鞋廠上班,每個月到手收入約3000元。靠著這份工作,馮支林不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條件,還供弟弟上完了大學。
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簡稱“行動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4年實現全國城鄉新增殘疾人就業100萬人。
圖為殘疾人網絡主播渭梅女在西安一家直播產業基地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來,我們現在來看這款產品。”陜西西安的網絡主播渭梅女把手邊的棗夾核桃仁包裝打開,面對鏡頭大口品嘗起來。守著屏幕觀看她帶貨的一部分顧客可能不知道,眼前這位鵝蛋臉笑容燦爛的女孩沒有雙腿。
3歲時因一場車禍致殘,在福利院長大、生性樂觀的渭梅女并沒有被生活打倒,曾作為游泳運動員劈波斬浪,在陜西省殘疾人運動會上獲3枚金牌。退役后做過電話銷售、美容美甲、攝影助理,直到2018年接觸到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后她發現,這個行業既能展現自己積極的生活態度,也可以靈活上班,很適合殘疾人就業。
四年來,渭梅女在單一直播平臺上就累積了95萬“粉絲”,通過售賣服裝和一些殘疾人生產制作的農產品、工藝品獲得了穩定收入。
圖為在西安市舉辦的一個短視頻、直播帶貨殘疾人公益培訓班上,一家直播基地負責人文燕君(右)和培訓班學員尹統華現場示范帶貨直播。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行動方案”提出,組織一批頭部平臺、電商、快遞等新就業形態企業對接殘疾人就業需求;扶持農村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從事農村電商等行業,促進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在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石固鄉蒲草塘村園子坳養殖場里,身材瘦弱的黃光全忙著給黃牛調配草料。
黃光全患有視力二級殘疾,之前種過烤煙、做過磚瓦工,但家里經濟條件依然拮據。做磚瓦工那幾年,他的視力越來越差,便想換個行業。
2015年,黃光全參加了石阡縣殘疾人聯合會舉辦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隨后通過自籌、申請政府扶持創業貸款等方式籌資13萬元開始黃牛養殖。2016年,黃光全就實現贏利5萬元。2017年,他又投入30余萬元擴大規模,建起了標準化牛舍、青貯飼料房、糞便發酵池,購買飼料加工設備。今年,黃光全的養殖場預計出欄肉牛100頭,產值180余萬元。
黃光全不僅找到了謀生之道,還聘請了6位殘疾人在養殖場上班,每人每月平均工資2100元。“我是一名殘疾人,政府扶持我發展產業,我也有義務和責任帶動更多殘疾人一起致富。”他說。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脫貧人口最多的貴州省共創建省級殘疾人鄉村振興基地34個,新增殘疾人就業1.2萬余人。“十三五”時期,中國有71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新增城鄉就業殘疾人超180萬人,每年平均有40萬殘疾人參加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項目。
圖為在西安市舉辦的短視頻、直播帶貨殘疾人公益培訓班上,學員觀摩網絡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陜西西安近期啟動了一個短視頻直播帶貨殘疾人公益培訓。這個免費培訓項目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21天的課程里使殘疾人掌握基本的直播技能。
“有機會免費在殘疾人的集體里學習這項技能,我們都沒什么壓力。”患有矮小癥的學員尹統華說,自己做過銷售,對口才很有信心,以前接觸并嘗試過直播帶貨,這次系統學習讓她的進步很快,“現在出鏡做(配合主播的)助播沒有問題”。
“有些殘疾人在這次培訓后可能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在臺前推薦,但搞清整套流程,未來可以做幕后工作或是供貨商,把產業鏈搭建起來。”項目發起人李怡萱說。
“十三五”期間,陜西扶持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170多家,累計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1萬余人。
圖為在陜西省城市經濟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的聽障學生學習首飾制作。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在面向殘疾人展開職業教育的陜西省城市經濟學校,用戶界面設計、短視頻制作和電商直播運營等培訓受到越來越多殘疾人的青睞。
學校教師張延軍告訴記者,他們的電商和短視頻直播運營培訓班已累計開辦20期、涉及752名殘疾人,其中有一名來自陜西涇陽的“新農人”,在基礎班和提高班的學習后從事農產品直播帶貨,到去年已經把他們村的“普羅旺斯”水果番茄的網絡銷售額做到了150萬元。
陜西省殘聯副理事長王占軍表示,陜西近年來通過開展互聯網產業鏈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助殘e就業”系列活動,殘聯與高校、企業合作,在多地建立起殘疾人網絡直播電商平臺,將殘疾人的農產品、手工藝品銷往國內外。
渭梅女說,一份穩定的工作對殘疾人而言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在社會上受人尊重的資本。
(記者鄭昕、李一博、鄭明鴻、吳思)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