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點贊山東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打造齊魯工匠:從默默無聞到脫穎而出
5月15日,《光明日報》以《從默默無聞到脫穎而出——山東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打造齊魯工匠》為題點贊山東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報道稱,近年來,山東省持續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在全國首例系統編制《山東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策劃一系列具有“牽引”作用的激勵措施、工作抓手和創新載體;精心打造“勞動競賽、齊魯工匠、職工創新創效”三大工程,匯聚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磅礴“工”力量。
在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有問題找王工”是大家的口頭禪。
作為公司自動化開發工程師,“王工”王新福帶領團隊先后攻克自動化設備投入、新工藝研發、生產效率提升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成為名副其實的“問題解決專家”。為公司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王新福也獲得了齊魯首席技師、齊魯工匠等多項榮譽。
作為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山東從不缺“能工巧匠”,許振超、王進、王欽峰、刁統武、管延安等個個大名鼎鼎。2018年的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山東占兩席。
一眾齊魯工匠、大國工匠的脫穎而出,得益于近年來山東省持續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在全國首例系統編制《山東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策劃一系列具有“牽引”作用的激勵措施、工作抓手和創新載體;精心打造“勞動競賽、齊魯工匠、職工創新創效”三大工程,匯聚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磅礴“工”力量。
千萬職工競相“賽馬”
胸前佩戴鮮花,手捧榮譽證書,臺上臺下掌聲四起……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動員大會上,一線職工牛德成、管益輝奪得2021年度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省級決賽的兩個特等獎,每人捧回了100萬元獎金。
菏澤市成武縣農村基層供電所職工牛德成研制的“多功能電力施工車”,有效解決了農村配網工程建設中線路架設踩壞莊稼、大型施工機械無法進場等諸多難題。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管益輝提報的“高速列車輪對軸箱柔性加工技術與應用”,將多臺數控設備集成聯控,實現了多品種混線并行生產和一人多機控制,生產效率提升約30%、人員需求降低40%以上。
現在,越來越多像牛德成、管益輝一樣的一線職工,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如今“高光”下的閃亮登場,成為新時代山東產業工人的“新偶像”。
2月28日,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啟動,向全省產業工人發出了新年度創新創優的“動員令”。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聚焦山東確定的“十強”產業、“十大創新”方面,拉開了100項創新創優勞動競賽的帷幕。
近年來,山東共組織動員全省職工3300萬人次投身各級各類競賽,采納職工合理化建議139.2萬項,實施技術革新項目23.2萬項,獲得專利5.84萬項。在2021年10月舉辦的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的6個單項獎中,山東代表隊奪得砌筑類團體第一名、包攬個人前三名的好成績。
匠心“領航”創新
偌大的碼頭空無一人,目之所及,只有無人駕駛的碼頭導引車在穿梭,機器人自動拆集裝箱鎖墊,毫無刮擦和碰撞。
這行云流水的過程背后,是中國智慧港口的“拓荒人”——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默默付出:7000多個測試案例,十幾萬次測試,攻克了十多項世界性難題。在青島港這座大國工匠的熔爐中,繼許振超之后,劉恩磊、郭凱、郭磊、張連鋼……一位位奪目的“工人明星”,在這里嶄露頭角、光芒四射。
在濰柴,“大國工匠”王樹軍無疑是“男神”一樣的存在。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工人,竟一路闖進世界高科技殿堂,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前有榜樣,后有追隨者,“齊魯大工匠”、今年剛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濰柴發動機研究院首席技師湯海威,近年來帶領團隊開展60余項技術攻關,完成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創造經濟效益1.26億元……
山東將“齊魯工匠”建設工程納入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列入各級黨委、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從2018年開始,每年選樹“齊魯大工匠”10名、“齊魯工匠”40名,對個人分別獎勵5萬元、1萬元,對其領銜創建的創新工作室分別給予25萬元、5萬元的經費資助。2021年,“齊魯工匠”建設工程獲評山東省32項改革品牌之一。
自“齊魯工匠”建設工程啟動以來,山東共帶動各級培育各行各業工匠人才4.34萬名,創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31萬個,累計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18.45萬項,創造經濟效益317.56億元。其中,15名“齊魯工匠”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產業技能類),1人獲省長質量獎,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雙創”培育職工“院士”
如何激發職工創新能力?山東的做法是:積極為創新職工加油、為創新創效助力,舍得下大力氣培養職工“院士”,讓“創新達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山東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省科技廳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職工創新創效競賽中,首次參照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評選辦法,遵循由生產一線技能人才領銜、帶動生產一線職工參與、從生產一線發現創新點、創新成果在生產一線轉化應用的原則,科學進行成果鑒定,并按照特等獎100萬元、一等獎20萬元、二等獎10萬元、三等獎5萬元的標準,對職工創新成果予以重獎,并對特等獎、一等獎成果第一完成人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2021年,山東省共層層組織創新競賽6483場次,參與企業15281家,取得創新成果共177.6萬項。經過省級決賽,評選出102項“金”光閃閃的職工創新成果。其中,捧得全省創新創效特等獎的高鐵職工管益輝,讓中國“高鐵巨人”從此換上國產“膝蓋”,成果獲25項專利,累計創效4.65億元。
一邊選樹“亮點”,一邊打通“堵點”。針對部分職工創新成果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撐資源不足、孵化轉化渠道不暢等“瓶頸”,山東省高起點、高規格打造山東魯班職工創新創效服務中心,開發建設“魯班雙創網”,開放“雙創云展廳”,舉辦創新講堂、沙龍、論壇活動等,推動各類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在交流互促中共同成長。目前,已有800多萬名職工用戶注冊,會聚了3032家高新企業、340名專家人才、159項創新成果、135家專業檢測機構等優質創新資源3775個,已成功孵化轉化12項職工創新成果。
既“育苗”,也“潤土”。自2020年開始,山東省總工會大力開展全員創新企業選樹活動,每年培育省級全員創新企業50家,每家給予30萬元經費資助,入選企業及企業負責人可申報山東省五一勞動獎,并優先推薦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省勞動模范。目前,山東各級工會組織已培育各類創新企業3200余家,打造市級創新平臺550個,為推動職工創新創效、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助一臂之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