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網上辦、首創“藍色自貿”,山東這些案例上榜!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今年,山東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創新,對山東而言,已成為新的標簽和底色。
今起,大眾日報“創新突破看山東”大型融媒報道推出“創新推薦榜”,聚焦全省各地、各行各業的創新舉措、創新成果等,全方位展示山東努力“走在前”的生動實踐。
上周,山東哪些創新政策的話題熱度高,哪些創新成果值得關注?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創新推薦榜”吧!
一周創新案例(5月2日-5月8日)
一、省級創新
山東推進審判模式改革創新
案件網上辦 智慧又方便
為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優化司法服務,近年來山東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建成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通過開通網上庭審、改革辦案流程、加強辦案監督等舉措,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網上辦案系統向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和規范化縱深方向發展。2018年以來,山東全省法院收到網上立案申請860.9萬件,20%的網上立案申請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提交;92%的案件當事人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線上交費,交費金額累計達130.2億元。
二、各地創新
青島自貿片區:“藍色自貿”填補國內空白
為深入踐行山東自貿試驗區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使命,破解現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體系無法滿足功能區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需求的現實困境,青島自貿片區拓展延伸青島市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國家試點成果,探索開展“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構建創新模式。
“藍色自貿”是青島自貿片區充分借鑒吸收國家、省、市海洋經濟統計制度和標準規范,立足片區實際,探索構建的一套國內領先、系統科學、規范標準的功能區級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該成果創新性高、影響面較廣,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首次提出“三庫三篩”的涉海單位認定方式,創新涉海商事主體標記認證機制,屬于國內首創。
臨沂:創新招引模式 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從客商抵達臨沂,再到達成合作意向,僅用了18個小時。從一家醫藥企業的落地案例中,可以窺見山東省臨沂市今年以來招商引資工作的新模式。在現場談判前,臨沂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和河東區的招商團隊就通過網絡與企業進行了大量溝通,通過網上招商、云上見面、精準對接,最終實現了快速握手。
今年以來,臨沂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聚焦實現現代化強市“八大戰略”和“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的目標任務,最大程度地克服疫情影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高質量招商引資項目夯實臨沂市高質量發展“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一季度,臨沂市共引建招商引資項目357個,到位市外資金219.3億元。
濰坊奎文區:
創新實施“云踏勘” 推動審批服務提速提質提效
濰坊市奎文區從行政許可審批中“耗時相對較長、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多、自由裁量空間較大”的現場踏勘環節著手,搭建線上踏勘“云”平臺,改革創新,實現審批踏勘環節從人工現場踏勘向線上“云踏勘”轉變,讓企業群眾“一次不跑、事就辦好”。特別是疫情期間,保障了審批業務辦理“不斷檔”“不掉線”。從去年7月試行“云踏勘”至今年4月底,通過“云踏勘”平臺已辦理線上踏勘業務2400余件,平均壓縮踏勘時間5個工作日。
泰安:泰山“集結號”創新就業創業服務模式
求職者就業難、企業招工難、成功創業難、勞動者技能提升難。為破解此類難題,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樹立“有解思維”,創新打造泰安人社“雙創”信息化服務平臺——泰山“集結號”微信公眾號,整合信息發布、職位檢索、崗位匹配等功能,推動求職和招聘信息自動對接匹配,實現了線上線下全媒體招聘聯動集結。為創業者提供6大創業功能模塊,包含18項子功能服務內容,實現了創業平臺、創業政策、創業宣傳的有效集結。通過優選視頻、音頻等培訓課程資源,精準分類、精準推送,為服務對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服務。
日照嵐山區:
39條創新舉措開啟高質量發展“加速器”
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00家;探索建立嵐山區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實施藍領人才技能培養提升計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平臺5個以上,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設備聯網率50%上……
“五一”假期后首日,嵐山區舉行“創新興嵐”暨人才工作大會,會上印發《關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實施意見》,明確39條創新政策,著眼于創新引領,打造“原創+學習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工作“嵐山特色”,用創新“金鑰匙”開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三、企業創新
齊魯制藥:一流創新研發體系 賦能“科技齊魯”升維
布局80多個1類新藥,15個創新藥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累計300多個產品上市,其中51個藥物國內首家或獨家上市,7個藥物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1個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43個為國內首家,均領跑全國。這是齊魯制藥以一流的創新研發體系助力“科技齊魯”升維取得的豐碩成果。
作為中國大型綜合性現代制藥企業,齊魯制藥多年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在創新藥、改良型新藥、高技術壁壘藥物研發方面取得突破,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十強,在多個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全集團研發投入達33.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近10%,是2017年的近2.8倍,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創新大數據應用提升供電服務水平
近日,國網煙臺供電公司與政府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政電聯動,以數字化建設為引領,依托大數據應用不斷推動服務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便捷、智慧的新型供電服務,通過政務數據共享,提升辦電效率。
共享交換平臺每日將土地出讓信息、營業執照辦理、建筑規劃許可等政務信息推送至供電公司。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在查詢到相關信息后,主動聯系客戶了解具體辦電需求,直接為客戶發起用電申請并儲備供電方案、配電電網工程方案,提供精準營銷服務。
齊魯石化:鑄強新時代職工技術創新主陣地
近年來,齊魯石化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主體,發揮勞模“頭雁”作用,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新時代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陣地”、解決技術難題的“攻堅排”、創新成果轉化的“加油站”、員工成長的“練兵場”,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和安全環保生產問題,公司58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揮了群眾性技術創新的優勢,2021年累計完成創新攻關課題283項,3項創新成果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創新成果獲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決賽三等獎,42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提速、提質、提效新動力,去年經營利潤創出歷史最好水平。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今年,山東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創新,對山東而言,已成為新的標簽和底色。
今起,大眾日報“創新突破看山東”大型融媒報道推出“創新推薦榜”,聚焦全省各地、各行各業的創新舉措、創新成果等,全方位展示山東努力“走在前”的生動實踐。
上周,山東哪些創新政策的話題熱度高,哪些創新成果值得關注?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創新推薦榜”吧!
一周創新案例(5月2日-5月8日)
一、省級創新
山東推進審判模式改革創新
案件網上辦 智慧又方便
為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優化司法服務,近年來山東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建成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通過開通網上庭審、改革辦案流程、加強辦案監督等舉措,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網上辦案系統向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和規范化縱深方向發展。2018年以來,山東全省法院收到網上立案申請860.9萬件,20%的網上立案申請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提交;92%的案件當事人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線上交費,交費金額累計達130.2億元。
二、各地創新
青島自貿片區:“藍色自貿”填補國內空白
為深入踐行山東自貿試驗區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使命,破解現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體系無法滿足功能區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需求的現實困境,青島自貿片區拓展延伸青島市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國家試點成果,探索開展“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構建創新模式。
“藍色自貿”是青島自貿片區充分借鑒吸收國家、省、市海洋經濟統計制度和標準規范,立足片區實際,探索構建的一套國內領先、系統科學、規范標準的功能區級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該成果創新性高、影響面較廣,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首次提出“三庫三篩”的涉海單位認定方式,創新涉海商事主體標記認證機制,屬于國內首創。
臨沂:創新招引模式 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從客商抵達臨沂,再到達成合作意向,僅用了18個小時。從一家醫藥企業的落地案例中,可以窺見山東省臨沂市今年以來招商引資工作的新模式。在現場談判前,臨沂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和河東區的招商團隊就通過網絡與企業進行了大量溝通,通過網上招商、云上見面、精準對接,最終實現了快速握手。
今年以來,臨沂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聚焦實現現代化強市“八大戰略”和“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的目標任務,最大程度地克服疫情影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高質量招商引資項目夯實臨沂市高質量發展“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一季度,臨沂市共引建招商引資項目357個,到位市外資金219.3億元。
濰坊奎文區:
創新實施“云踏勘” 推動審批服務提速提質提效
濰坊市奎文區從行政許可審批中“耗時相對較長、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多、自由裁量空間較大”的現場踏勘環節著手,搭建線上踏勘“云”平臺,改革創新,實現審批踏勘環節從人工現場踏勘向線上“云踏勘”轉變,讓企業群眾“一次不跑、事就辦好”。特別是疫情期間,保障了審批業務辦理“不斷檔”“不掉線”。從去年7月試行“云踏勘”至今年4月底,通過“云踏勘”平臺已辦理線上踏勘業務2400余件,平均壓縮踏勘時間5個工作日。
泰安:泰山“集結號”創新就業創業服務模式
求職者就業難、企業招工難、成功創業難、勞動者技能提升難。為破解此類難題,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樹立“有解思維”,創新打造泰安人社“雙創”信息化服務平臺——泰山“集結號”微信公眾號,整合信息發布、職位檢索、崗位匹配等功能,推動求職和招聘信息自動對接匹配,實現了線上線下全媒體招聘聯動集結。為創業者提供6大創業功能模塊,包含18項子功能服務內容,實現了創業平臺、創業政策、創業宣傳的有效集結。通過優選視頻、音頻等培訓課程資源,精準分類、精準推送,為服務對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服務。
日照嵐山區:
39條創新舉措開啟高質量發展“加速器”
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00家;探索建立嵐山區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實施藍領人才技能培養提升計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平臺5個以上,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設備聯網率50%上……
“五一”假期后首日,嵐山區舉行“創新興嵐”暨人才工作大會,會上印發《關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實施意見》,明確39條創新政策,著眼于創新引領,打造“原創+學習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工作“嵐山特色”,用創新“金鑰匙”開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三、企業創新
齊魯制藥:一流創新研發體系 賦能“科技齊魯”升維
布局80多個1類新藥,15個創新藥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累計300多個產品上市,其中51個藥物國內首家或獨家上市,7個藥物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1個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43個為國內首家,均領跑全國。這是齊魯制藥以一流的創新研發體系助力“科技齊魯”升維取得的豐碩成果。
作為中國大型綜合性現代制藥企業,齊魯制藥多年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在創新藥、改良型新藥、高技術壁壘藥物研發方面取得突破,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十強,在多個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全集團研發投入達33.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近10%,是2017年的近2.8倍,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創新大數據應用提升供電服務水平
近日,國網煙臺供電公司與政府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政電聯動,以數字化建設為引領,依托大數據應用不斷推動服務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便捷、智慧的新型供電服務,通過政務數據共享,提升辦電效率。
共享交換平臺每日將土地出讓信息、營業執照辦理、建筑規劃許可等政務信息推送至供電公司。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在查詢到相關信息后,主動聯系客戶了解具體辦電需求,直接為客戶發起用電申請并儲備供電方案、配電電網工程方案,提供精準營銷服務。
齊魯石化:鑄強新時代職工技術創新主陣地
近年來,齊魯石化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主體,發揮勞模“頭雁”作用,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新時代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陣地”、解決技術難題的“攻堅排”、創新成果轉化的“加油站”、員工成長的“練兵場”,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和安全環保生產問題,公司58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揮了群眾性技術創新的優勢,2021年累計完成創新攻關課題283項,3項創新成果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創新成果獲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決賽三等獎,42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提速、提質、提效新動力,去年經營利潤創出歷史最好水平。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